东南网8月28日(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在厦门市湖里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课堂,它没有固定的课本,也没有固定的授课对象,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就能免费上课。它就是“湖里星期六”公益讲堂。 2013年,这个公益讲堂在湖里区面向公众开办,随即掀起一股学习新风。开讲近五年,“湖里星期六”讲堂已举办讲座300余场,直接受众达3万多人次;各类基层讲堂、流动讲堂举办讲座3700余次,直接受众达23万多人次。 从一堂课到一种生活方式,如今的“湖里星期六”讲堂不再只是周末的一场讲座,而是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传播窗口,借力覆盖全辖区的社区书院等载体,将市民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热点和最需要的知识带进社区,带给居民。随着讲堂的触角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它也成为湖里区植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知识传播阵地。 以文润城 满足文化需求,大讲堂应运而生 “听一场好的讲座,相当于读了一本好书,这样的形式我很喜欢。”家住殿前街道的李阿姨虽已年过八旬,却是“湖里星期六”讲堂的忠实粉丝,平时只要有时间她便会去“上堂课、充个电”。在她看来,在厦门生活30多年,感受到城市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一直以来,湖里区面临着改制居民多、外来人口多,社会资源缺乏、读书学习场所偏少、文化基础总体较为薄弱等问题。如何补齐短板,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城区的文化软实力?湖里区创新打造了“湖里星期六”讲堂体系。 该体系开辟了湖里星期六·名家大讲堂、湖里星期六·干部大讲堂、湖里星期六·科普大讲堂、湖里星期六·教育大讲堂、湖里星期六·妇幼大讲堂、湖里星期六·健康大讲堂等系列讲堂,打造“主讲堂+分讲堂”“固定讲堂+流动课堂”的全新模式。 通过公益知识讲座的形式,各类专家学者与市民朋友“零距离”对话,解疑释惑。同时,活动还采用“菜单式服务”方式,根据社会热点以及群众的精神需求设定主题,内容涵盖孩子教育、行为礼仪、养生知识等,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立足全区,面向基层。讲堂还特别注重以小着眼的“小微式渗透”,在基层讲堂的内容上,鼓励分讲堂按照“三小三大”,即“小环境”说明“大形势”、“小故事”见“大道理”、“小视角”显“大格局”的原则组织讲课内容,形成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宣讲主题。一些社区讲堂还不断创新出好厝边闽南角、时政理论学习班、千人微学堂活动、自然生态体验营、妈妈送学团等讲座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宣讲PPT、小视频、微电影,开展“零距离”讲课,使讲课形式更吸引眼球,增加了趣味性。 “湖里星期六”讲堂以市民“点菜”、政府“掌勺”的新形式,为市民烹制了一道道文化美食,让单向、被动的课程输出,变为了双向、互动式的文化体验。 “最初,我们在殿前街道设立主讲堂开讲,把居民‘请过来’,后来,结合社区书院的建设和小区治理工作,讲堂逐渐延伸到‘家门口’,实现了把课‘送上门’。”湖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国清介绍说。 以文系民 挖掘讲师资源,激发群众参与感 近日,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深入挖掘社区居民中的理论师资力量,成立了一支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理论宣讲队,并为首批六名宣讲员颁发了聘书。 “宣讲员既是社区居民又是宣讲能手,能很好地将对小区的认同感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小区居民的兴趣和共鸣。”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告诉记者。 首批6名宣传员分别来自厦门市委讲师团、市廉政教育中心、厦门大学、厦门医学院等单位,接下来,社区党委将按照“一月一论坛、两月一讲”来开展新思想的学习宣讲,推动新思想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选好主讲人是办好“湖里星期六”系列讲堂的重中之重,也是讲堂保持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名家”特色是“湖里星期六”讲堂吸引力的秘诀之一。湖里区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联系专家学者,认真遴选表达能力强、讲课生动活泼有趣的行业精英、领域专家、学术骨干组建专家师资库。同时,形成区级“特区建设者宣讲团”、区属各级党(工)委业余讲师团、社区宣讲小分队三级共63支队伍400余名宣讲骨干,并不断通过文明、民政、共青团各个系统挖掘典型模范充实到宣讲队伍,形成专家引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讲师网络。 “通过‘反哺社区’计划,我们引进了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柯清美教授,成为社区时政理论班的客座教授,定期到书院为大家讲学。”在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党委书记陈素珍看来,好的讲师队伍不仅能提升课程品质,也能激发群众的参与性。 如今,以优质讲师团队为基础,丰富多样的讲堂形式让原本枯燥的政策教育宣传变得生动起来。不久前,“湖里星期六”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走进了湖里区禾山街道禾盛社区。来自厦门市委讲师团的刘宏宇老师将十九大精神与中华经典古诗词相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论述进行细致讲解,这种特别的讲解方式深受社区党员和群众的喜爱。 “这不是简单枯燥的文件宣读,而是把十九大精神跟传统文化结合一起,传递给社区居民,让群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十九大精神。”禾盛社区文化志愿者张雅坤说。 从已开展的数百场“湖里星期六”系列讲堂来看,市民们主动预订、主动参与互动、主动交流心得,讲座一改往常摊派任务组织观众的局面,渐渐形成了主动“读书学习听讲座”的习惯。 以文惠民 提升居民意识,凝聚民心解民忧 湖里街道塘边社区是湖里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五倍,新老厦门人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湖里星期六”讲堂等深入基层的公益宣讲成为重要的融合纽带。 在社区书记陈桂兰看来,改变居民的意识,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区的共建共治中,提升对社区的归属感。为此,社区针对外来人员的需求,专门开设了早教班、吉他班、育婴师班、书画班等课程,同时还在讲堂的内容中加入厦门传统民俗和文化的知识,并通过培训的形式让大伙儿现场体验、学懂弄通。 “这样的课程让大家增强了对厦门的了解和认识,能更好地提升文化认同,凝聚人心。”陈桂兰说。 “湖里星期六”讲堂不仅是知识传播的阵地,也是广大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全民阅读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 “我刚到社区时,一个人也不认识,整天无所事事,很无聊。”说起自己参加社区书画班、科普大学的缘由,金安社区居民李祥山一脸感慨。依托社区书院这一载体,社区为居民引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李祥山终于有了精神寄托,日子开始充实起来。 李祥山说,自己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区、市,乃至全国性的比赛,屡屡收获荣誉。如今,他每周二参加书画课,周四参加科普课,周五参加社区文明督导队,“生活不孤单了,还能为社区服务,很踏实”。 凝聚民心,“湖里星期六”还通过“上线”扩大传播效果。讲堂在网络上开设了专栏,将讲座视频上传,供市民朋友免费观看下载,以“视频讲堂”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多群众,打造“没有围墙”的大讲堂。湖里区还不断创新形式,率先在全省打造“湖里文化地图”微信小程序,向市民置顶推荐反映新时代新思想的宣讲活动和文化活动,让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经过多年的探索,“湖里星期六”讲堂被列为福建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案例、省社会宣传工作创新案例,并获评省十佳社科讲坛。 |
相关阅读:
- [ 08-28]厦门湖里:讲堂在身边 文化惠民生
- [ 08-28]厦门湖里警方破获以帮办入学、转学为名的系列诈骗案
- [ 08-27]厦门市湖里区卫计系统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 [ 08-24]湖里区召开新一届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及培育对象申报工作布置会
- [ 08-24]厦门市湖里区卫计系统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