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趋势 大胆尝试 率先破局 东南网9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面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和日益年轻化的受众,理论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运用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挥新媒体作用?这是新时期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为深入探讨理论工作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先后组织了三届“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邀请国内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应趋势,推动深入融合 “可以自豪地说,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人王彦龙介绍说,选取新媒体与理论工作相结合的角度策划有关论坛,这是基于新媒体发展趋势和理论工作自身发展需要,旨在推动理论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推动理论工作的时代化、大众化。 这个开创先河的“首次”,也让与会专家纷纷点赞。比如,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朱继东就表示,新媒体与理论工作融合是个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国内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厦门组织相关论坛,有助于引起重视,促其更好地发展。 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除了切入点“准”,覆盖面也很“广”。王彦龙表示,虽然每次论坛参与人数控制在100余人,但是代表性广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覆盖媒体、教育、理论等各界人士。据介绍,论坛邀请到的嘉宾除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等学界专家外,也包括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侠客岛”微信公号、新京报“政事儿”、北青报“政知局”微信公号、澎湃新闻、刺猬公社等业界诸多“大咖”,共同交流探讨理论工作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覆盖面“广”,话题性自然就“强”。有人提出,理论传播要保证传播内容的正确,也要听得进去群众的意见,愿意听群众的意见。这个观点在与会者中产生强烈共鸣:“理论工作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会改变文风,选择受众群感兴趣的话题切入,用聊天的方式写文章,塑造人格化传播形象,让文章轻快有趣”“要善于分析利用好微信、微博的不同‘强弱关系’,建立有效正确的传播圈”……论坛上,诸如这类的讨论还有很多,刮起了一场场头脑风暴,推动理论工作与新媒体不断融合。 创新互动,激发学习热情 论坛上,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潮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年轻的受众,理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等优势,在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载体上建立流动“信息传播站”和“思想播种机”,占领网上传播新阵地,同时坚守网下传播根据地,形成线上线下打通、多维立体联动的理论传播新态势。 事实上,厦门市委宣传部多年前就在厦门网上开辟了“理论在线”频道,迄今运行已将近10年。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该部又先后推出了“理论在线”微博、微信公众号,搭建全新的移动端理论工作传播平台,抢占理论传播制高点,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 据介绍,“理论在线”公众号主旨是跟踪理论热点,阐释理论难点,提升理论自觉,专注理论学习交流,搭建全新移动端理论工作的传播平台。根据安排,一周推送五期,内容除了中央重大理论告知外,更偏向于厦门本地理论决策的解读,让大家更方便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此外,用户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均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运行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当地的理论工作创新不止于此。王彦龙告诉记者,在第三届论坛上,厦门市委宣传部与中国移动厦门动漫基地咪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新媒体与理论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打造一系列思想理论的互联网化产品,并搭建专题频道,以二次元风格整合各类顶级资源,通过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方式进行理论的新媒体大众化传播。 |
相关阅读:
- [ 09-13]集美“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理论宣讲轻骑兵走进一线宣讲
- [ 08-30]厦门市“新时代 新思想 新作为”理论宣讲轻骑兵走进集美
- [ 08-30]厦门市“新时代 新思想 新作为”理论宣讲轻骑兵走进集美
- [ 08-28]“理论+文艺”让理论宣讲更入心
- [ 08-24]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轻骑兵昨走进集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