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灯、猜灯谜、乞龟、装瓯祭祖…… 这些闽南传统习俗您知道吗?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语晴)正月十五闹元宵,如今,厦门还保留着不少闹元宵的习俗——赏花灯、猜灯谜、乞龟、装瓯祭祖……所谓“闹”元宵,正是求个“热闹”。近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说一说厦门闹元宵的种种习俗。 装瓯祭祖 去年家中添丁的百姓,需用食物制作“丁瓯”,拿到祖祠祭祀,以表感恩 在同安吕厝、西塘、官浔等地,如今还保留着“装瓯祭祖”的习俗。元宵节前,去年家中添丁的百姓需制作“丁瓯”,拿到祖祠祭祀,以表感恩,并向祖宗许愿,保佑家族平安。 这“丁瓯”其实就是叠搭各类食品,以松叶、花朵等做点缀,形成小山式的贡品堆,高度在1米以上,寓意寿比南山。据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民俗专家颜立水介绍,早期的“丁瓯”多以油饭作底,上铺肉片;后来进一步发展,改用稻草作底,插上猪肉串、鸭肉串、鸡肉串等熟食;到了今天,“丁瓯”的原材料更丰富了,猪、鸡、鸭都被完整地挂了上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家的‘丁瓯’做得不俗。”颜立水说,如今“丁瓯”的装饰也不再只有简单的松草,霓虹灯、鞭炮、插花等造型设计不一,琳琅满目。元宵当日早上7点多,人们将“丁瓯”从自家抬出,送到祖祠祭祀,一直到晚上9点、10点再将其从祖祠挑回。 刈香巡游 人们抬着神像,以香炉在前引路,转巷巡游,寓意保社区平安 集美区保留着沿袭800多年的元宵民俗——刈香巡游。正月十五一早,集美社的人们抬着“开闽王”、“扶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以及王审知夫人、王审知妹妹、黑面祖师等神像,以香炉在前头引路,转巷巡游,寓意保社区一方平安。 据集美区政协文史顾问陈新杰介绍,这些神像将绕过集美社的10个角落,每到一个角落的祭拜点,都要停留半小时以上,供当地居民祭拜;每个祭拜点摆有贡品、设有大旗,而扛大旗的旗手必须是新婚青年;抬“开闽王”大轿的则必须是去年得子者。由于抬尊王能得福,大家都争着抬轿。 整个刈香巡游过程一路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直到下午5点多“开闽王”神像回到集美社陈氏大宗祠后才止。这正是地地道道的“闹”元宵。 |
相关阅读:
- [ 06-18]思明:诵古诗弹古琴 体验端午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 [ 06-18]思明:诵古诗弹古琴 体验端午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 [ 06-18]思明:诵古诗弹古琴 体验端午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 [ 06-18]鹭江龙舟竞渡 老照片老物件记录老厦门的端午习俗
- [ 06-18]厦门端午趣味习俗: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和厦门人比赛“抓鸭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