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源自生活 主人公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 《情绪料理2》本季的故事主人公有外卖员、农民工、医生、老师,还有催债员、歌手、网红、入殓师,他们都是料理店老板“明叔”的客人。“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按照民生新闻互动量,从前30名的人物中,筛选出12个人物。”黄伟桢说,隐性贫困人口、外卖、网贷、美女等新闻热词,被设计进了剧本中。 每位客人来到料理店,都带着不一样的情绪,根据客人情绪,明叔现场制作不同美食,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有时客人没钱,明叔就会免费。所以,这是一家不赚钱的饭馆。 每集时间都不长,7分钟之内,但总能击中观众内心的柔软。有一集中,一位被撞的外卖小哥没有去医院,而是执意点了一份黄金蛋饺和大骨粥套餐。随后有了这样的对话——“为什么不去医院?”“我来这里两年了,也没什么认识的人。去医院也没人给我送吃的,所以我决定吃饱了再去医院。” “小时候要是我受伤了,我妈就会做黄金蛋饺和大骨粥给我补身体。”而这个故事源自现实中一个北京外卖小哥的故事,在他摔断了手时,为了保证送餐,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往医院。黄伟桢说,除了新闻热点人物,也会将粉丝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搬上屏幕。 菜品 别致有趣 主创花3个月研究美食心理学 第一季播出后,他们发现,给他们留言的粉丝很多是抑郁症患者。为此,他们特意把第二季的最后一集献给所有抑郁症患者。剧中推出了一道菜,叫抑郁的大猫粮(龙虾饭),这是患了抑郁症的女主人公吃过的一道菜。而这个故事源自黄伟桢自己高中的一段抑郁的经历。“没人知道抑郁症患者正在经历着什么,甚至有人以为抑郁症只是年轻人的矫情。但情绪料理懂。”他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它包含着我们在那个当下所有的感受、情绪、回忆。这是黄伟桢选择美食打造IP的缘由之一。 2016年,他们用了3个月,翻阅各种文献,研究美食心理学。“其中,有一本有500多页,全是英文。”为了搞懂它,黄伟桢飞了6次到北京,找到翻译文献的专家。“我们希望,每一道菜的选择,都能找到心理方面的依据。”比如,白米饭,富含阳光的能量,能将迷茫、急躁的心灵安抚,继而元气满满。去年12月,该剧的同名店也在沙坡尾开业。小店按照《情绪料理2》打造,不少菜名都与剧集呼应,如“痛苦的麻油鸡”“用心的市井鱼丸”“元气鳗鱼饭”等,饶有趣味。“三分之一顾客是冲着剧来的外地游客。”店长说,他们大多为找寻剧中的感动。 有了第一季的基础,第二季招商更为成功。12集的主人公都由网红来出演,还吸引来歌手胡夏实名出镜。“尽管,经费一直在超出,并不赚钱。”但是,他们还是打响了这个IP。 |
相关阅读:
- [ 01-18]首个厦门影视拍摄地落户厦港沙坡尾 助力打造全域影城
- [ 01-17]厦港沙坡尾影视拍摄地授牌 电影《败犬女王》在厦开机
- [ 01-16]市民游客也能拍出时尚大片 厦门沙坡尾化身网红潮拍打卡地
- [ 12-25]厦门沙坡尾 小渔港变成网红地
- [ 11-29]沙坡尾记忆:从昔日渔港透视厦门变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