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志愿者给市民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单。 志愿服务精准化 在殿前街道翔鹭花城三期小区的“低碳环保小木屋”,一群身着绿衣的志愿者正“变废为宝”,教居民将生活垃圾做成手工艺品。这些志愿者来自远近闻名的“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以推广垃圾分类、助力环保为己任,至今已拥有近80名成员。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这支队伍的工作特点,那就是“对症下药”——“绿翔妈妈”对小区里的居民、租户情况清楚了解,哪一户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好、哪一家的分类还需要纠正、哪一位居民可以动员“加入组织”,一清二楚,精准推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 这样的志愿服务思路,源自湖里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的志愿服务“精准化”建设。为把群众需要的志愿服务送到家门口,该区主动探索把“点对面”的志愿服务模式变成“定人”“定点”“定项”的“三定”服务新模式。对接项目精准、对接方式精准、服务对象精准,成为了新的服务方向。 在全面摸查社区志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湖里区把志愿者的专项技能和社区居民的特定需求结合起来,打造一个个精细化服务品牌。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则采用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和开设微信预约等服务方式和反馈方式,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特别是做好空巢老人、自闭症家庭等特殊居民的志愿服务,与专业志愿者建立“一对一”的“定人”联系,解决了志愿者专业技能“空转”的问题。 志愿服务项目化 舞蹈、小品、古筝合奏、越剧、大合唱……翻开最近湖里区琳琅满目文艺活动的节目单,禾山街道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的身影时常出现。这支成立于2013年的文艺志愿队伍由社区里的民间力量组成,是湖里区首家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文艺团体。 如今,这支文艺志愿队伍早已将每年定期参与的活动列成项目表,一一对应开展。团员与禾盛社区乐融合督导队成员每月都要上街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会定期慰问养老院,为养老院老人们带去文艺节目和关怀。 改变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小、松、散”的落后局面,给社区居民提供“专、精、优”的高品质志愿服务,湖里区试点开展了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所谓项目化,就是把社区已有的、服务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队伍进行整合提升,以项目的形式固定下来。 试点过程中,湖里区根据居民需求和现有志愿服务队伍情况,建立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明督导类、文化服务类、专业服务类等服务项目。志愿者队伍则根据对应项目制定全年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日常工作制度,保障项目化建设顺利开展。 |
相关阅读:
- [ 03-06]湖里区开启学雷锋月活动 超70场志愿活动接连登场
- [ 03-06]厦门市湖里区卫健系统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
- [ 03-05]厦门市湖里区卫健系统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
- [ 03-02]厦门湖里区禾缘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 02-28]厦门湖里发起志愿服务行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