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承载能力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当北方进入秋冬季节,部分地方雾霾开始弥漫的时候,厦门人却骄傲地刷起了厦门蓝,蓝色的大海,蓝色的筼筜湖,蓝色的天空,我喜欢此时此刻的厦门,目光一望无际,而蔚蓝一扫阴霾。”外地一位网友在网上感叹。 刚刚过去的2018年,“厦门蓝”继续绽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在最关键的指标PM2.5上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提前实现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目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目标的限值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资源承载能力的增强,受益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九大流域污染整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26项惠民利民的改革成果。 AQI(空气质量指数)超过50,即启动应对预案,推进与漳州、泉州、龙岩、莆田协商大气联防联控工作;全市完成661个自然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278个自然村截污纳管工程,实现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推进环评“阳光审批”;完成全省第一例以政府为原告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具有标志性意义。 完成水系生态蓝线保护范围划定,9条小流域和筼筜湖、五缘湾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小流域周边污染源清退全面完成,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6处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国家专项督查,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岛内全部小区,全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3%。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厦门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市场作用力度提升 共同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2月,时隔5年,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的7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出现在大嶝岛边缘水域附近的滩涂觅食,这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全球只有30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 筼筜湖、马銮湾、五缘湾,在厦门的很多水域,不时可见白鹭飞翔、休憩。据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介绍,由于全面实施了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沙滩恢复、湿地重构、物种保护及海岛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厦门海域的白海豚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海域水质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连续3年厦门湾的局部海域符合Ⅰ、Ⅱ类水质面积稳步提升,均超过目标值。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斐然的背后,是厦门市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对市场主体、市场机制的变革,持续探索资源环境市场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共同建设。 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持续推进,建立“两高一剩”用水加价制度,对列入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名录的行业或单位,按其他行业用水价格上浮20%执行;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2018年完成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对停车场、地下空间等项目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对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出台一批生态补偿办法,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等方面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城市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小手拉大手,垃圾齐分类”,一句句简单明了的口号,体现了厦门对侧重发挥市民智慧和力量,提升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建美好家园的深情寄予。 侧重从小做起,从基层抓起,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 垃圾分类,全市幼儿园、大中小学校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编写小、中、幼三种版本知识读本,出台校园标准,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建立市级社区书院总部、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街(镇)社区书院指导站和村(居)社区书院教学点四级服务管理体系,让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上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322家社区书院(占全市社区(村居)总数的63.2%)。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目标评价考核等多个领域,厦门业已形成一批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改革成果,得到国家和省里的肯定及推广。 |
相关阅读:
- [ 03-23]厦门海沧区马銮湾医院年内有望全部封顶
- [ 02-23]厦门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即将精装修 今年全面竣工
- [ 02-22]厦门马銮湾新城西片区首条地下管廊收尾
- [ 02-22]厦门马銮湾医院项目雏形初现 预计2021年建成投用
- [ 01-24]厦门马銮湾新城今年计划建设项目223个 计划固投280亿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