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两地分工合作、资源互补 临夏百合飞到厦门

2019-04-03 07:19:48谢祯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搭成扶贫桥 临夏百合飞到厦门

两地分工合作、资源互补的新扶贫模式让临夏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海西晨报讯(记者 谢祯)刚刚结束的春雪,似乎是为了催促百合的收成。近日,晨报记者在甘肃省临夏县看到,近50吨新鲜百合正陆续进入冻库,扶贫车间一片忙碌的景象。不管是百合加工车间还是服装鞋帽车间,这种把扶贫车间建在村民身边的扶贫举措,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种成功探索。

从祖国东南部发达的沿海城区,到深居西北集中连片的特困县,如何探索一条合适的扶贫之路,一直是援临挂职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临夏姚川村,记者看到,一筐筐新鲜出土的百合已经装进思明区农特产品加工扶贫车间的冻库。临夏县思明开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英俊告诉记者,作为百合之乡甘肃兰州的近邻,临夏的百合采收也是一年两季:三四月和十月。“前一天入库4.5吨,明天入库9吨。”曾英俊介绍说,经过跟当地两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联手,同时跟非遗传承人高作旺老人的合作,种植源头由当地村民得到保障,而且扶贫车间的工人也都是就近录用,实实在在为他们提高了收入。思明区挂职干部、临夏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海军说,比如种植方面,其中有一家农户种植了7亩百合,当年收入达11万元,马上整户脱贫。据介绍,这个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百合干,目前已经可以在厦门的夏商民生超市购买到。

位于临夏县土桥镇的思明东西协作产业园里,工人们也正在生产布鞋、手套、运动鞋面等。在临夏思明精准扶贫鞋业生产加工基地,记者看到,车工们正在缝制鞋面,这样的场面似乎让人联想到厦门、晋江等地的服装鞋帽工厂。

“之所以把扶贫车间建在村民们家门口,而不是在工业集中区,就是希望给村民们的就业提供最大的便利。”厦门市思明区挂职干部、中共临夏县委常委、副县长苏智锋告诉记者,临夏县提供土地空间和劳动力资源,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厦门凯凤鞋业有限公司提供市场订单和鞋业加工技术;临夏县思明开元投资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投入和管理经验,这样组建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承接的不少是进出口订单,此举开创了两地分工合作、资源互补的新扶贫模式。

据带队走访的中共临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先军介绍,自2011年3月起,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口帮扶协作,精准地在两地间搭成一座扶贫彩虹桥,让两地分工合作、资源互补的新扶贫模式得到最好的体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