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享 幸福感 “未吃完的面包,包装袋不能跟着扔进厨余垃圾袋子里。”跟女儿女婿在厦门居住了两个多月,来自漳州农村的老林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在厦门生活,也跟着文明不少”。 当前,厦门构建了“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生活垃圾分类也被纳入校本课程,推动生态文明教育长效化。 事实上,厦门城市漂亮、市民素质高,给每一位来厦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公共汽车上让座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7年底开始,厦门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以社区书院总部、社区书院指导中心、街(镇)社区书院指导站和村(居)社区书院教学点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总部+教学点”组织架构,通过开设兴趣小组、特色讲堂,搭建活动平台,让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上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322家社区书院,占全市社区(村居)总数的63.2%。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厦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让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据了解,自2016年6月以来,厦门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决策部署,制定并深入实施《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划定海洋生态红线,让控制线成为“看得见”的硬约束。 截至目前,“行动方案”制定的36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对应的58项改革成果也已出来54项,其余4项正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并率先探索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厦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厦门实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行动目标的关键一年,厦门市将继续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在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再进一步,并对已出台的成果的跟踪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估,对制度上有创新突破、群众获得感较强的成果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相关阅读:
- [ 05-05]生态花园之城的厦门实践:生态高颜值 城在花园中
- [ 05-01]厦门全市将新建32座公园 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 [ 04-29]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
- [ 04-23]厦门生态文明指数得分超过80分 排名全国第一
- [ 04-17]提升生态“颜值” 厦门翔安区成立河小禹志愿护河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