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服务吸引企业扎根 每天,位于集美新城的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人来人往——这里是辖区各项办事窗口的集中地。 在这些窗口中,29号窗口虽然偏于一隅,却是不少企业来办事认准的“金字招牌”。这是全市首个一站式惠企窗口,汇集了辖区经信局、发改局、商务局、人社局、文体局、财政局、建设局等多家涉企单位,一个窗口可办理的惠企惠职事项多达78项。企业申办惠企事项只要来惠企窗口递交材料,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收件后再派发到相关职能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于限定时间内办结转交事项,真正实现企业“最多跑一趟”。打开“e码通”扫一扫,企业还能收到办理事项的实时进度,办事便捷度大大提高。 事实上,除了惠企窗口外,集美区还通过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扶持帮企业解决困难、率先从台湾引进生产力中心帮助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等举措,从服务企业角度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例如,侨英街道在引进新项目后,还从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手续、落地投产到发展状况、企业困难问题解决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引得进,留得住。 今年,紧扣全市“企业服务年”活动主题,集美区招商部门将强化项目统筹、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按照策划、在谈、落地等项目周期节点,分环节建立完整准确的区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突出审批服务、政策支持、项目落地、企业投产等重点,开展“保姆式”跟踪服务。 正是这样高效贴心的政府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在集美扎根。 政策扶持保障招商引资 政策是优化投资环境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集美区立足产业导向和企业需求精准施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引才政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行业投资环境。 去年,集美区出台和修订16项企业扶持政策,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30亿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近5亿元。其中不少优惠政策是厦门全市首推或力度最大。如,去年推出的“升级版”人才政策《集美区扶持重点产业企业人才暂行办法》,在全市首创由企业先兑现、政府后补助的人才扶持“配额制”,根据企业产值下发配额,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引才育才的积极性。 去年7月,集美区政府联合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出台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奖励办法,让政策的优惠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集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集美不断借力火炬管委会及北京电子城等已落地的知名产业园区进行联合招商,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合作、横向联系,促进优质企业加快落户园区,凝聚招商引资合力。 接下来,集美区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发力”,出台符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与市级促进外资、鼓励中介招商等政策相衔接,从政务环境、人才服务、空间资源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必要时加大“一企一策”力度,让项目能够放心落地、安心发展。 延伸阅读 “基金+产业”,构建金融服务高地 资本在招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加招商引资竞争力,早在2015年,集美就率先全市成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理事会累计批复包括深创投、中金、英诺天使、赛富在内的参股子基金29只,并投资了好慷在家、唯捷物流、纵目科技等优质项目,吸引了一批优质产业资本、项目向集美聚集。 去年年底,由集美区政府打造、集美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在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正式揭牌,成为厦门市首个区级基金聚集区。 据了解,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依托成熟的区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基金+基地”的运营模式,为基金管理机构营造共赢共生的圈层生态。目前聚集区入驻机构180家,基金管理规模191亿元,形成了一个集政府部门、大型资管公司、金融机构和优质投资项目为一体的基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厦门最具影响力的“产城融合”金融服务高地。 以产业引导基金、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为抓手,集美区充分发挥基金的投资引导或桥梁作用,创新“基金+产业”模式,打造出一张招商引资的亮丽新名片。 |
相关阅读:
- [ 05-28]2019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在厦门集美举办
- [ 05-28]集美:促发展争一流,营造招商“强磁场
- [ 05-28]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启动农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 [ 05-28]2019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启幕 吸引53支队伍参赛
- [ 05-28]2019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开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