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乞巧传承创新 “2019海峡两岸乞巧文化节”在厦举行 活动中,小朋友们正在穿针比巧。 东南网8月1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文/图) 乞巧拜七姐、非遗匠心市集、诗词飞花令……8月11日,由厦门市博物馆、福建日报集团旗下台海网主办的“2019海峡两岸乞巧文化节”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幕。 本次活动以“爱在七夕·醉美生活”为主题,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爱的力量,展示市民美好生活,凝聚两岸亲情。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相传在这一日女子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赛巧”比拼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其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就是拜七姐,即向织女星虔诚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多子多福。 活动当天,穿针引线、投针验巧、在八仙桌上摆上瓜果贡品祭拜“七姐”,这些乞巧民俗体验项目,带领大家穿越回古代,体味了原汁原味的七夕传统民俗文化。 同时,优雅古朴的古乐、纤巧婀娜的汉舞、衣袂翩跹的汉服,更是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让游客们领略乞巧的独特魅力。参与者还可以通过参加民俗知识互动游戏,获得传统手作礼品。 活动现场,一群诗文爱好者饱含浪漫和深情地吟诵《迢迢牵牛星》《菩萨蛮》等诗词,带领大家走入诗情画意之中。而压轴的诗词互动游戏“飞花令”,更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整场飞花令以“金”“风”“玉”“露”为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同台竞技,争相比拼一首首经典古诗词,诠释七夕文化内涵。 “这些诗词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有温度的记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气韵。”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练欢表示,重温七夕的共同记忆,是对传统的诗意再现,更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厦门博物馆里的蔡氏漆线雕作品“孙悟空”用面塑来呈现?棕编能再现唐代十二时辰陶俑?清雍正斗彩龙纹盘与传统漆艺创意联结?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盘上的蝴蝶飞舞于在团扇之上?……在手作市集区,市民游客驻足于各个展位前,面对“活”起来的文物,忍不住啧啧称奇。 为弘扬工匠精神,活动当天,主办方邀请了面塑、漆艺、同安锡雕、团扇制作、棕编等多个传统工艺项目的达人老师现场教授海峡两岸独具特色的非遗技艺。老师们以厦门市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为原型进行再创作,让文物“活”起来,扭转了“高冷”形象,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 “原来传统工艺和文物还可以这样玩!这趟厦门之行真是大有收获。”从外地来厦门参加研学的初一学生高筱岚意犹未尽地说,这场乞巧节活动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主办方表示,乞巧文化节只是开端,未来将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相关阅读:
- [ 08-09]第十四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在厦门举办
- [ 08-09]两岸学子走进规划展览馆 共同感受厦门发展脉搏
- [ 08-09]厦门湖里第十八届两岸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开幕
- [ 08-09]第十四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在厦门举办
- [ 08-07]第十四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昨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