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精彩与否,人生旅途最后通往的都是死亡,而送逝者最后一程的,永远都有这样一类人的身影,那就是殡仪工人。王仁敬,集美区殡仪服务站站长,自2007年任职以来,已经在殡仪服务业工作了12个春秋。虽身为领导,他却时常冲锋在第一线,和下属一起,为逝者送上最后的尊严。 在接受采访之前,王仁敬刚出车回来。一场车祸,让他在凌晨三点的时候带队出发,直到近八点才返回单位。一夜,就这样在不眠不休中过去了。原本作为站长的他,是无须亲自出车,但是由于人手紧张,他时不时要充当驾驶员亲赴一线。这样一夜未眠的工作状态,对9月就要满60周岁的他来说,早已成习惯。 入行 不忘初心的职业选择 出生于1959年的王仁敬,是大家口中的红二代。王仁敬父母俩都是老革命,也是那时代矜贵的知识分子。自小,王仁敬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参加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众人眼中的体面工作。1995年,他调职至杏林民政局福利中心,开始了他的民政事业从业生涯。 2007年初,集美区殡仪服务站站长一职空缺。当时,由于社会上对殡仪服务业的偏见与歧视,没有人愿意主动任该职。民政局领导就调任该职位问题找王仁敬谈话,并不抱乐观态度,甚至宽裕的给了王仁敬半年的考虑时间。 殡仪服务工作,对出身医学世家的王仁敬来说,并不排斥。王仁敬的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灌口医院的第一任院长,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都对医学持有尊敬态度,大儿子更是子承父业,成了灌口医院副院长。所以,当王仁敬把调任情况跟家里人说明时,母亲与长兄都表示尊重他的选择。但是,作为最亲密的身边人,王仁敬的妻子深知当时社会对殡仪服务工作的歧视,而这歧视甚至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因此,她和儿女都是持反对意见。但是,王仁敬还是决定接任这无人问津的殡仪服务站站长一职。 就是这一接任,12个春秋,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殡仪服务队。“既然自愿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一定要对得起这份工作!”王仁敬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尊重。 初任 魄力十足的工作作风 如果工作有颜色之分,那么在大家眼中,殡仪服务工作肯定只有黑白两色。每天面对的是无法再言语的逝者和悲伤的亡者亲属,这种除了死亡就是眼泪的职场生活,是沉闷而压抑的。初上任的王仁敬,面对的是一支死气沉沉的队伍。职工们彼此交流少,关系生疏,因工作引起的负面情绪也无处宣泄。于是,他上任后,立马设立一个大办公室,并要求所有职工出车回来后,都到这里来泡泡茶聊一聊。这看似“无厘头”的要求,却让职工们聊出了和谐,宣泄了负面情绪。 在王仁敬上任前,服务站没有明确的分工制度,工作中难免存在推诿与矛盾。于是,初上任的王仁敬就魄力十足地进行工作制度改革。从全员到岗、全年无休的干耗时间上班制到三班倒的轮休制度,从互相扯皮的不分工到责任明确的主次班制度,王仁敬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天的主副班按分工出车,脏活累活主班先上,人手不够副班再顶上。各领其责的分工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同事关系更融洽。 “做殡仪服务这份工作,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王仁敬的任上,招聘过5位新人。每个新人上任前,王仁敬都要先为其上一节课,做好思想工作。同时,王仁敬严格要求老同志要做好“领入行”师傅的角色扮演,给新人充足的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下,相对于其他殡仪服务站职工“岁岁年年人不同”,12年来,集美区殡仪服务站却不存在人员主动离职的情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