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集美区>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奋进集美> 集美报> 正文
分享到:

聚贤集美 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2019-09-17 11:04  来源:集美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集美区不断深化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围绕打造6大产业链群、实施7大投资工程的发展需求,搭建校企人才交流新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聚贤集美 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集美区深化产学研协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

集美区15个人才项目参展2(郭妮妮摄).jpg

图:集美区15个人才项目参展。(郭妮妮摄)

大学教授率技术团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给予每月1.5万元团队津贴;企业与高校实现技术成果交易,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随着集美区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人才融合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集美区不断深化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围绕打造6大产业链群、实施7大投资工程的发展需求,搭建校企人才交流新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搭平台

实现创新要素高度聚集

集美区是著名的文教区,辖区集中了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14家,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洼地”,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采取“借脑发展”模式,集美区与辖区内外37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辖区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各种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先后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建成企业技术中心40个、工程技术中心17个,带动全区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63%,2018年专利授权数达4653件。平台的建设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辖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7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43家,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5家。

目前,集美区已形成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四大创新平台。建设中的“科研型”的创新研发机构-中科(厦门)数据智能技术研究院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厦门分所,将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建设行业数据资源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引擎,服务于厦门数据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生态,支撑“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建设。

促合作

引导人才企业精准对接

去年底,集美区出台“首席技术顾问”政策,通过工作津贴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中创新研发、技术攻关的人才或团队到企业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开展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变。

在首席技术顾问政策的推动下,集美大学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许志龙教授的团队先后与立林科技合作完成“多功能一体式家居控制系统”“自组式模块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多项产学研攻关项目,其中,具备学习功能的“楼寓智能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席技术顾问,无论是在资金补助还是在加深与企业的合作,都是锦上添花。”许志龙表示。截至目前,集美区已有首批9个团队和企业就科技服务项目顺利签约,达成长期合作,涉及生物识别、生产设备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围绕着需求开“菜单”,集美区精心设计了“计算机软件专场产学研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校企对接活动,促进项目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效应。此外,还有即将上线的集美产学研才网,收集了高校的产学研最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可通过线上认领,线下合同形式,助力企业“引才借智”。

优环境

营造协同发展生态环境

在去年底修订出台的升级版“聚贤集美”人才计划政策中,集美区围绕产学研合作“做文章”,出台企业首席技术顾问、校企成果转化、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鼓励校企人才合作培养等重点措施。特别是支持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参评各级人才计划,给予10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奖励;鼓励人才与辖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给予54万元工作津贴等,吸引了近150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辖区企业开展合作。

集美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今年集美区委组织部在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试点设立人才驿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创孵化、项目对接等专业服务;集美区政协定期举办高校委员季谈会,围绕深化产城学人深度融合提出意见建议……

发展环境的优化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集美区已集聚省级以上人才计划人才88名,市级人才计划人才267人,连续四年年度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人才专项投入全市领先。(记者:郭妮妮 通讯员:李适 来源:集美报)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