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出版短板待补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各地出版人要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维持并进一步推动阅读风气?”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认为,两个年龄段的读者是推动阅读的关键:一个是低幼阶段,一个是大学生阶段。 事实上,低幼阶段的儿童读物正在呈现逆势增长的势头,成为数字化挤压中屹立不倒的黑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童书出版市场,但是童书在总体大众消费类出版市场中占比仅有22%。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都在36%左右,这说明,中国童书出版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表示。 “南门书局只有20多位员工,一年可以做1.5亿多元新台币的营业额,其中主要是童书销售。”张国文表示,在市场的追捧下,他也把目光投向大陆,希望能够拿到更好的儿童读物版权。 而大陆的儿童阅读市场,更是连续多年逆势上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杨佃青是海图会的常客,“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两岸儿童读物版权交易方面渐趋平衡,大陆不再是单纯引进台湾版权,也开始把优质内容的版权输出到台湾市场”。 学前教育阶段的童书出版如火如荼,但是,处于教育链后端的专业出版,则体现出全然不同的光景。 “我们现在是出版大国,但还不是出版强国。”邬书林表示,所谓出版强国,就是出版必须要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但是在专业出版领域,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非常悬殊。 “数千种顶尖学术期刊,亚洲几乎一本都没有。这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专业论文生产国,几乎所有的重要论文都是在国外发表。”邬书林表示,专业出版的羸弱,必然导致“经济上吃亏,政治上不利,创新能力上失语”,还会危及学术和知识产权安全。 “再不做专业出版,我们就辜负了这个时代!”邬书林呼吁,两岸出版人必须要重新重视专业出版的价值,与科学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振兴全国乃至亚洲的专业出版,做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应有的贡献。 深度整合共创未来 出版和阅读形式的嬗变,击碎了出版业曾经完整严密的产业结构,无论是产业模式的变革,还是细分领域的消长,都将问题导向出版业的核心本质——内容。因此,同文同种的两岸出版界,也共同面临和承担着做大做强华文出版业、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历史命题。 叶君超表示,两岸出版业完全有条件、有必要把合作步伐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两岸同业对双方市场的深入理解,比以前单纯的版权合作更重要。因为两岸的读者有些需求、习惯是不一样的,在选题阶段,两岸出版业者就可以开展交流,在产品输出形式等方面给出更多选择空间。” 汉珍数位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30余年,致力于搜集整理民国早期和台湾本土的档案资料。2000年以来,该公司成立数字化编辑部,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收录,建立多个大型数据资料库。该公司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刘毓欣已经连续多年参加海图会,她表示,公司凭借巨量的档案资源,已经与多间高校建立合作订购关系,也代理上海图书馆等研究机构数字库在台销售,“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打通两岸的数据化档案市场,进一步推动档案资料的共通共享”。 作为海图会东道主厦门外图集团的代表,申显杨提出了“两岸出版融合2.0”的概念,他以厦门外图集团的发展历程现身说法,阐述了两岸出版业开展进出口业务融合、活动平台融合、资本融合的必要性。 “未来,两岸出版业可以考虑共同策划、举办大型出版会展活动,拓展中国出版业在海外的版权市场,乃至合资组建海外综合功能的出版型实体,例如开设书店、成立出版社以及架设综合平台。”申显杨表示,两岸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都有传播中华文化的强烈意愿,出版业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完全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相关阅读:
- [ 09-22]海图会展出台港澳图书2.5万种6万册 今天仍可逛展
- [ 09-21]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9月20日在厦开幕
- [ 09-20]20万种70万册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书香四溢
- [ 09-1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旅行JIA图书置换活动
- [ 09-17]70万册图书“登鹭” 第十五届海图会将在厦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