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实体书店:从“寒冬”向“春天”行进
2020-08-13 17:34:35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民营实体书店:从“寒冬”向“春天”行进 东南网8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实习生 曹冉)疫情突如其来,文旅等人员密集型行业受影响严重,书店也未能幸免。“今年6月,我们收到了提前一个季度发放的1.9万元抗疫情成本补贴。”厦门市湖里区书童书店创办人童其芬说,这笔资金足以覆盖书店两个月的房租成本,解了燃眉之急。 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扶持,始于5年前。2014年底,《厦门市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发展暂行办法》出台,设立专项资金,送出政策“红包”,补贴和奖励民营实体书店;2017年9月,主管部门根据两年多的实践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印发了《厦门市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发展办法》,鼓励民营实体书店进一步转型升级。 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实体书店不仅一改过去几年不断关停的态势,还实现了数量的持续增长。截至去年底,厦门市共有出版物发行单位633家,其中批发单位44家,零售单位589家,分别比2018年增加了143家、4家、139家。发行单位总量和出版物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9.18%、19.76%。厦门在实体书店行业乍暖还寒的时节里,率先向“春天”行进。 遭遇寒冬 土生土长的海沧人陈雅勤,另一个身份是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公司旗下的书香阳光书店,创办至今已经营22年时间,每一步都紧跟海沧的发展”。 1991年,海沧台商投资区成立并逐步发展起来,不少企业入驻,也吸引了各地年轻人到此。那时,大家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提升自己的热情很高,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1989年,陈雅勤响应“海沧应该开一家书店”的呼声,在海富路一带创办了面积40平方米的书香阳光书店。此后,她每年都会参加全国各地的图书订购会、新书发布会、书籍展览会,获取资讯、开拓视野,理清经营思路。 2003年,海沧进行区划调整,逐步建设了海沧实验幼儿园、延奎小学等教育配套设施。彼时,陈雅勤也成为一名母亲,几经思考以后,她决心专营少儿图书,摸索推广亲子阅读。 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其实,大部分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书店经常闹哄哄的,嬉戏的孩子还会影响正常经营活动。幸运的是,作为投资热土的海沧,吸引了不少台湾同胞在这里工作生活。一些台胞妈妈采取“家庭聚会”的模式,组织楼栋邻里的孩子们听讲绘本故事。 陈雅勤发起成立两岸阳光故事家族,将台湾“故事妈妈”模式引进海沧,并专门在书店腾出空间,发动身边的妈妈到书店为孩子们讲故事,分享读后感,还请来多位两岸知名儿童作家分享讲故事的方法。 几经发展,书香阳光书店搬迁、装修、改造,面积从最初的40平方米到如今的1500平方米。规模虽然逐年变大,但经营现状越来越不易。陈雅勤说,单单房租和员工等一个月开支就要18万元,背负各种成本开销的实体书店,还要面临互联网的冲击。 “书籍的利润本来就不高,互联网凭着方便快捷和‘薄利多销’又抢走了90%的流量,这可能成为压倒民营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童其芬说,书童书店2011年创办于湖里区殿前街道,原本计划以儿童阅读和传统名著类书籍服务于周边的3所学校,但很快就发现随着租金、水电等运营成本的走高,不得不兼营文具、教辅。 成立于1992年的厦门市华文图书有限公司海疆学术书店,看似不起眼,却有值得一提的过去:其前身为泉州知名书香世家陈盛明兄弟研究南洋、台湾及闽南地方史问题的图书资料机构,后于1946年搬迁至厦门大学,成为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 海疆学术书店负责人陈社光说,书店主要提供专业学术书刊、文献资料,满足研究性的学习需求。不过,定位“专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学术圈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无法摆脱“小众化”经营的困境,很难拓展消费群体,扩大销售范围。 专业化的定位与小众化的经营,亦导致海疆学术书店抗风险能力较差。2010年,因租金成本问题,它从位于厦门大学内的原址搬到位于大生里的一处仓库经营——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内,木架、铁架混搭,环境稍显陈旧。 搬迁后,店租遂降至原来的二十分之一。饶是如此,海疆学术书店仍曾因拖欠5万元的租金与水电费而收到过律师函。陈社光坦言,彼时他连退休金都用来贴补书店房租和人工费用,还是无力应对日渐高企的成本,“经营一度难以为继,当时已经做好了关店的准备”。 民营实体书店遭遇“寒冬”,行业困境在数据上也有直观的体现。据了解,2000年前后被业内认为是厦门实体书店的“黄金时代”,彼时全市书店数量达到400余家。而截至2014年,当地实体书店锐减至265家,数量不到历史最高点的七成。此后相关数据反弹回升,已是后话。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