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临公司的产业扶贫实践

2021-03-26 13:23:11  作者: 周思明 盖宣忠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扶贫主战场上的国企担当

——厦临公司的产业扶贫实践

东南网3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盖宣忠“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终于也可以回到厦门,重拾健身锻炼,变回‘有型大叔’。”2月底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由7家厦门市属国企投资设立的甘肃临夏州厦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厦临公司”)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厦门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载誉归来,厦临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勇脸上出现了难得的轻松笑容。

2017年,厦门市国资委决定由厦门国贸控股集团牵头,联合多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2.99亿元,在临夏州组建厦临公司,并委任李勇远赴甘肃担任总经理,全面负责厦门市国企在临夏州七县一市的帮扶任务。

3年时间里,李勇从来没有休过假,每次回到厦门,第一件事就是汇报工作、洽谈项目,甚至过家门而不入;曾经跑完六届全程马拉松的健身达人,因为不适应高海拔和高强度工作变成“药罐子”,爬几步楼梯就血压上冲、头晕气喘,慢性肺功能阻碍、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也缠上了身;年迈父亲轮到他照顾,他只能在当地聘请保姆照料……但付出终有回报——几乎从零起步的临夏产业经济,在厦临公司的耐心培育下不仅被成功激活,全面赋能当地脱贫攻坚,更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激发下茁壮成长,成为西北山区承接沿海成熟产业梯度转移的一颗闪耀新星。

产业扶贫国企掘开突破口

“最初决定选派我来厦临公司任职,主要是因为我外派工作经验丰富。但此时我已有家有口,挂职和亲情不可兼顾。”作为一名党员,李勇并没有抱怨,咬牙挥别妻女,义无反顾出征甘肃。

然而,直到走进临夏大山沟之前,李勇还没有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

早在2010年,国务院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就确定由厦门市帮扶临夏州。7年时间过去,帮扶资金逐渐增长,挂职人员来了一茬又一茬,临夏州基础设施、民众收入、医疗教育事业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产业尤其是工业领域几乎仍是一片空白。

“厦临公司的使命非常明确,就是推进产业扶贫,补齐短板。但是,输血容易造血难,在这赤贫的大山沟里,要培育出茁壮的产业谈何容易。”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勇,深知产业布局的逻辑,“光有勇气远远不够,思路才是最第一位的”。

“企业要盈利,看不到利润,说破嘴皮子也招不到投资。”李勇明白,找寻“金矿”的第一锹,必须国企来挖。但是,国有资本不能虚掷、不能浪费,怎么才能一击即中、立竿见影?李勇开始观察、思考。

临夏州虽然产业基础薄弱,但沉淀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和老人。而轻型加工制造业发达的福建,近年来开始遇到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如果在甘肃发展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产业,这不就可以实现两地的互补双赢,实现完美的梯级转移吗?李勇确定思路后,厦临公司将鞋子、服装、包具三类自动化程度和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并于2018年10月引进古琳达姬(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厦琳鞋业有限公司,并在和政县设立生产工厂。

“厦琳鞋业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厦临公司出资比例超过80%,承担前期买地建厂的主要成本;而古琳达姬则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李勇介绍,厦琳鞋业试点成功后,这种“国企出资+民企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地方政府协助雇佣建档立卡户”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合作帮扶新模式,在临夏迅速推广复制。

深入大山啃下脱贫“硬骨头”

厦琳鞋业证明厦临公司产业帮扶的思路行之有效,但产业扶贫不能止步于县城周边,而是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临夏山大沟深,群众在山沟里靠种玉米、土豆糊口度日,走出山沟坐车都要花几小时,到县城打工太不现实。”一名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干部介绍。

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东乡族自治县曾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被称作“地球肋骨”,遍布深沟险壑。“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尽快解决企业投资后顾之忧,国企必须率先啃下‘硬骨头’。”下定决心后,李勇风雪无阻带队走遍东乡8镇16乡229个村。“人出不来,那就把岗位送进大山里、送到家门口!”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胆构想,在他脑海里酝酿成型。

2019年,厦临公司牵头在东乡县汪集镇率先建设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单独运作肯定没有竞争力,我们就把它作为产业扶贫工厂配套的卫星车间,只负责最简单的缝合环节。”李勇介绍,经初步核算,每名工人每天缝合35件产品以上,车间就能实现盈利。

这种“总部工厂+卫星车间”的生产模式,让产业扶贫成功打通“末梢循环”,把触角延伸至最穷的山沟里,随后在东乡县大树乡、坪庄乡、河滩镇等地建设了4处扶贫车间。此后,厦门各区属国企及周边民企纷纷跟进,一家家工厂和车间在临夏撒豆成兵、串珠成链,产业扶贫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机器“带”工生产实践造“新人”

“临夏的产业扶贫实践没有先例可循,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李勇表示,临夏产业扶贫并非没有走过弯路。最初,他本来打算从当地资源最丰富的养殖和种植业着手发展大型农场,但很快就遇到瓶颈。“当地老百姓都是自耕自种,不习惯雇佣式劳动和分工合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李勇意识到,要推进产业发展,必须让当地老百姓尽快融入现代化生产实践,“人”才是最重要的产业扶贫资源。

“我们在永靖建设华洋针织扶贫车间之初,就用上了全国最先进的全新电脑横机。”李勇介绍,二手机器固然成本较低,但次品率较高,考核下来容易挫伤工人的积极性,需要熟练工靠经验和技术弥补缺陷;先进设备则可以让工人尽快上手,完成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机器不仅可以代工,还能“带”工,这是厦门临夏东西协作产业扶贫工作取得的重大经验。在机器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引领下,整条流水线工人的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在临夏投资设厂的热情也不断提升。

短短3年时间,厦临公司投资10余家公司和合作社,运行、推进项目30多个,累计带动建档立卡户2950人次脱贫。更为重要的是,厦临公司探索创新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了企业投资临夏的热潮。而今,种植、养殖、鞋服、箱包等产业在临夏纷纷落地,农场、车间、工厂、产业园遍地开花,曾经富庶繁荣的古河州,在沉寂百年之后终于再次迎来了春天。中央、省、市领导考察临夏产业扶贫模式之后,都给予高度肯定,并勉励李勇“不但在个人人生阅历里留下浓重的一笔,也会受到临夏人民的感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