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密“三星堆”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古蜀国文明或毁于战乱
2021-03-26 23: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8331d8d651efbd2f8180466cf3f6d91f
东南网3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 卢超颖 李奇)“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的再次发掘震惊天下,仅短短几日,戴着“顶流”光环的“三星堆”就上了16次热搜榜单,实力圈粉。但是,此次从6个祭祀坑出土的超过500多件文物能否解开三星堆一直以来的未解之谜?古蜀国文明是不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出道即巅峰”的古蜀国文明,又为何在旦夕之间销声匿迹? 3月24日上午,《百家讲坛》主讲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教授傅小凡与本网记者面对面,独家解密三星堆背后那个神秘的巴蜀世界。 《百家讲坛》主讲人傅小凡(东南网记者 卢超颖 摄) 东南网:傅教授好!请您谈谈您对三星堆的了解。 傅小凡:三星堆里的青铜造像等文物非常的神奇,我相信大家都感兴趣,我自己也感兴趣。所以在《百家讲坛》主讲时,我把三星堆文化列入国宝迷踪系列,专门讲了一期《三星堆青铜人像之谜》,可以说这是我对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契机或者说是源头。 按理说我是哲学专业,研究三星堆应该是考古专业,是不同的专业和方向,所以研究起来切入点就不一样的。从考古学角度切入,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因为考古学属于科学,我的讲述属于文化,我会用考古发现提供的证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当然也可能会因为不断出土的考古材料颠覆我的观点。 东南网:三星堆继1986年发掘之后,再次发现了6个坑,每个坑都出土了一些新的文物,这些文物相较之前有什么区别?对古蜀文明的研究有什么帮助? 傅小凡:三星堆在80年代开挖的是1号坑和2号坑,当时对这两个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存有争议,有的说是殉葬坑,有的说是填埋坑,有的说是祭祀坑,还有人说是藏宝坑。因为根据出土的文物,怎么说好像都有道理,问题是这其中有个疑点,就是这两个坑都是经过烈火焚烧的,其中有一个青铜神像是被拦腰打断的,明显是人为损毁的。这就很奇怪了,如果是祭祀坑,神像为什么会被损毁呢?那么这大火又是哪来的呢?这显然是填放摆好之后再放火焚烧。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各种推断、猜测以及一些实物证据,我认为80年代发掘的两个坑应该是同时代的,因为两个坑是同时被焚烧的,不可能存在时间差,不太可能烧完一个坑,过几百年再烧一个坑。如果是战争让古蜀国灭亡,那么这两个坑应该产生于同一个时间节点。而且两个坑风格一致,距离也很近。 新出土的6个坑虽然还没完全发掘出来,但是根据已出土的文物风格,依我看,年代不会晚于1号、2号坑,应是更早一些,因为古蜀文化肯定会有一条很长的脉络。 我们还要考查古蜀国周边有没有强大的国家毁灭它,因为战争摧毁一定是因为外力,不可能是内战。因为内战双方往往是有共同的神明,他们(统治者)争夺世俗权力,而这个神是他们执政的合法性依据,他们是不可能损毁的,所以一旦把神明毁了,一定是外来文明。 所以就可以开始寻找周边有没有强大的国家足以毁灭它(古蜀国)。我个人的推论是3000多年前,商末周初,周武王时期,周朝大军入蜀了。也就是说蜀道虽难,但是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古人就已经能够进入到蜀地了,同时也可以说,当时的蜀文化就已经和中原文化有了交流,因为战争本身也是一种交流。 侵略古蜀国家的一定是邻国,年代确定的话,当时有能力灭蜀的只有商汤或是西周,其他周边国家没有力量,更不可能是外星人。周武王灭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文字方面也有记载,周武王召集了八百诸侯推翻商朝,蜀国也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但最后因分封不满,就爆发了争执,当时蜀国大军倾巢而出去攻打商朝,后防空虚,周武王就乘虚杀入了蜀国。这是我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做的推测。 当然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古蜀国灭亡于一场大洪水,从天文学角度提出这个说法也对,因为可以证实当时确有洪水暴发,但是关键点是解决不了三星堆被焚烧的疑问。古人把神像损毁往往因为被敌人围城,守城都坚持不住了,他们才可能会焚毁神像。这样一解释,1号、2号两个坑就成了古蜀文化的结束点,再根据自然科学的推算,我觉得新发掘的六个坑一定更早。 东南网:此次最先发现的是3号坑,它位于1号坑与2号坑之间搭建的展馆之下,土层也位于原本的两个坑之下,这是不是就意味着3号坑比1、2号坑的年代更加久远? 傅小凡:埋得越深,年代越远。三星堆文化有两个疑点,一个是消亡的原因,我的推断是战争把它终止了。当然也有说是外星人终结的。但是从古蜀文明的结束点说外星人的不多,从起点说外星人的就很多了。有人说三星堆是火箭发射台,其实不是的,那只是古蜀国城墙的残垣,这已经是考古界的共识了。这次6个坑的发掘,要有新的颠覆性的发现会比较难,但是越往下发掘可能会越接近这段历史的源头。如果文物都只在一个坑里,那就期望它在最底的时候,能给我们一个证据,它的源头是什么样子,那是什么状态?但如果有什么有机物的话,碳14测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这次的发掘中就有发现碳化的丝绸制品,检测年代是商朝末期,所以就说明古蜀国在殷商时代就有丝绸、制作工艺。 东南网:此次的发掘,相较于1986年对1号、2号坑的发掘,有哪些新发现?这对研究古蜀国的礼法、宗教乃至所反映的宇宙观念有什么帮助? 傅小凡:这次发掘的黄金面具虽然是残破的,但是风格与86年发现的基本一样。因为黄金面具表面很光滑,里面是毛糙的,所以无论是三星堆文化还是金沙文化,黄金面具都不是戴在人脸上的,是贴在青铜像脸上。所以从宗教和礼法角度讲,这次的发现不会有颠覆性的结果,只能证明它依然是在三星堆文化范围之内的。 那么要解释一下三星堆里的神像到底要表达什么?这个是很难的。我开始看的都是照片,看照片会限制想象力。所以我就觉着与中原的一些造像差不多,我到了现场才发现三星堆那个人面相非常大,几个人抬不动,直径将近一米。这么大的东西,这还不止一个。看了实物之后才知道,古人的宇宙观也好,宗教观也好,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他们的宗教和立法已经达到了世俗权力、宗教权力和经济权力一体化了。所以有一个青铜像瘦长得夸张,两个手呈环状,大家都在猜抓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蛇,有人说是象牙,有人说是权杖,我觉得都不对。因为仔细观察发现,它的手是一个很大的、封闭的、环状的圈,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抽象的艺术表达,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当然这种权力的象征就是世俗的东西。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神权、王权,再加上拥有黄金这样的经济大权,说明这个文明已经是很发达的,宗教也比较完整了,在当时的古蜀国已经有了高度集权(王权及神权)的统治。而在古代只有庞大的国家才有能力建造巨大的造像,而它的出现就意味着王权和神权走向一体。 东南网:三星堆出土的雕像,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有些诡异的,这是否是古蜀国的先民们所想象出来的崇拜对象的外形? 傅小凡:因为神像往往是人把自己的某种功能夸大了,叫对象化。古蜀国的面具不仅把相貌夸张,而且把功能夸张。比如说纵目,我认为他是为了表达他目光炯炯,或者是能看得很远。用一个静止青铜像,如何表达这个人的眼睛具有穿透力、洞彻一切的能力,那只好把它拉长,耳朵也是,鼻子也是,然后嘴巴很大,五官的夸张实际上是对人类五种感知能力的夸张。 当然,能做这种事的,只能是统治者,因为宗教也好,偶像崇拜也好,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民间行为与皇室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规制的大小。所以一旦出现巨大的造像,一定是国家政权干预了。 东南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往的研究表明,古蜀文明由于地域上的闭塞,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此次出土的铜尊、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龙形)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不少文物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工艺上都与中原文明、长江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否证明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傅小凡:我的看法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不是一脉相承,它是一个新的或者是另外一个点。中华文化是多元的,过去传统儒家观念认为,中原文化就是从炎黄传承下来的,就是黄河中下游渭河上游这一个脉络,这就太单一了。那么现在考古证明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不止一个。有良渚、红山以及巴、蜀、渝都不一样,可以找很多点。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它的源头很多,最终汇集到一起。 所以我认为古蜀文化它是一个源头,它就生长在蜀国这个地方。它是相对独立的,它形成之后向外扩张,向外蔓延,然后就开始影响周边。最后跟中原文化开始接触,渐渐地就互相影响,谁先进就会影响落后的一方,水平接近就会交融并互相影响,慢慢就会发现中原和蜀国文化都有共通性了。这还不能说古蜀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传承,不能说它传承了中华文明,而是说古蜀文明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南网:此次三星堆的发掘让全国人民对古蜀文明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您觉得这对促进大家对古蜀文明的关注有什么帮助? 傅小凡:感兴趣的学生会在微信上把照片发给我,和我讨论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四川朋友会更感兴趣,因为可以追本溯源。 在四川讲课的时候,我想传递给他们的就是,古蜀文明就是古蜀地的东西,土生土长的土著文明,所以你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在这块土地上会孕育这么灿烂的文明,那么这块土地的人民也应该会创造出更灿烂的文明,这就是文化自信。我觉得这样谈论我们的文化才更有意义。所以讲文化都是为了今天,告诉大家我们的文化源自于我们本土,我们曾经创造过辉煌,我们会继续创造更大的辉煌,而且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