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爱国侨领孙炳炎先生;怀念永不止 精神世代传

2021-04-07 22:02:27  作者: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热心社会公益 弘扬中华文化

孙炳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社会工作,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在祖籍国都是有口皆碑的。他先后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理事、主席,孙氏公会会长,福建会馆理事、副主席,中华总商会董事、会长,中华游泳会会长,怡和轩俱乐部主席等社团职务达16个之多,有人推算,如将这些职务的任职时间加起来,其为社会服务的时间超过465年!孙炳炎奉献社会不仅出力,出钱也非常积极,其很早就为各项社会事业捐钱,据统计,前前后后不少于500万叻币,而经其牵头组织捐助的钱款和经其策划经营而盈利的钱款更是不计其数。孙炳炎为社会事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也足见其人生格局。

孙炳炎眼光独到,思想深邃,深刻认识到其生命之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修养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文化底蕴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以,孙炳炎在投身公益的同时,十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家乡惠应真異大师济世救人的熏陶,“诚毅”校训的启蒙在其身上都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其对公鸡“文、武、勇、仁、信”五德的推崇更体现其文化情怀,故其在故乡出资修缮“云龙岩”,在新加坡主持修建中华总商会所时追求古香古色,在装饰森林商业中心大厅时用九龙壁,在建设同安会馆时编纂和保存了有关同安的珍贵文献资料,在同安会馆免费举办“中华诗词研习班”,主办“华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扬”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提倡华文教育,参与呼吁建设南洋大学,创办中华中医院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不体现了其捍卫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行动。

奉献精神长存 薪火相传励志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孙炳炎先生对家国对社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其爱国爱乡、倾心公益、奉献社会的精神更是感召了其同时代的华人华侨,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特别是家乡的族人。

20世纪80年代在孙炳炎的感召下孙厝不少旅新华人,虽然在海外谋生不易手头并不十分宽裕,但对家乡的公益事业都极为热心和慷慨。他们捐资乐安小学增建教学楼以解决校舍不足;捐款为家乡铺设水泥路以改善交通;捐款重建“泰湖岩”,扩建乐安狮馆、修葺祖祠以保存传统文化教育;改建水井以满足村民用水之需等不胜枚举,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的心,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像他们那样毫无自私自利之心,那么就是一个有益社会的人,一个极富生命内涵的人。

孙厝族人更是感同身受,受孙炳炎勤劳,敢于奋斗的影响,从孙厝走出了一批批有益社会的人才,他们有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有投身国家水产研究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有为新中国原子能发展探矿的科研人员;有创办实业投身祖国经济建设的企业家,三百六十行都可看到孙厝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身影。而受孙炳炎投身社会公益的影响,在80年代末孙厝居民就能摆脱农民的狭隘思想献出三十几亩土地以支持创建乐安中学,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孙厝人每年捐钱云龙岩教育基金,云龙岩理事会每年组织奖励本村优秀学子以培养更多人才;近年来在乡贤俊彦的带动下成立“中山华侨研究会”,联合海内外孙氏宗亲创办“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极大促进了海内外华人同祖国的交流,为国家的统战工作做出了贡献,也扩大孙厝的影响力;组织编写《乐安堂孙厝孙氏族谱》《乐安厦门孙厝孙氏志》《惠应真異大师》等及申请孙应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编写孙炳炎系列丛书,宣传孙炳炎事迹和精神,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成立建安慈善基金会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助学奖教,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全村至今为社会捐献了上亿元人民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孙炳炎那些大公无私,爱国爱乡,奉献社会的身影,看到了孙炳炎精神的薪火相传。

巍巍乎,先生之功业;浩浩乎,先生之情怀。孙炳炎的德行已被福建省纪委监委作为八闽文化精神财富纳入“一镇一孝廉”的活动加以宣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孙炳炎爱国爱乡、奉献社会的精神将成为八闽大地涵养清风正气的典范而载入史册,也将激励更多的八闽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来源:集美报)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