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牛”党员
2021-07-07 16:22:49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中华儿女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种精神。在我家,“三牛”精神正在传承,让“党员之家”的牌匾永葆光亮。 姥爷:老黄牛 姥爷是退伍军人,抗美援朝胜利后就把军功章藏起毅然复员回乡。因姥爷是党员,第二年全票当选生产队队长。为了多开荒种粮,姥爷带领队中男劳力把村南头一片低洼的沙土地锄草立梗,再把河渠的淤泥挖出用地排车运至南洼,覆土翻新,施肥种地,就这样冬挖沟修渠,春挑粪施肥,夏收割放场,姥爷所在生产队粮食产量连年攀升,大家伙都拥护姥爷,姥爷更是累活、重活抢着干,大事、小事都为群众着想。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身为生产队队长的姥爷没有假公济私,而是主动把偏远的山地划为自家。这事令大家伙敬佩不已。为了把山地伺候好,姥爷在山脚下搭了简易棚,吃住在自家地里。没日没夜地翻地,找出石头垒成路,修成小渠引来山涧水,又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季浇麦,硬生生地把自己捆在山地上,也把山地变良田,而今更是变成果园。 每到深秋瓜果飘香时,我便想起儿时徒步上山找姥爷,我依偎在姥爷怀中,有滋有味地听姥爷讲抗战故事。姥爷说:“咱党员,心里只有装着百姓和国家,才能干大事。吃苦在前,领着干,才能干成事。”我虽一知半解,却将党的火种深植于心。而姥爷就是我家老黄牛,用一生对土地的坚守和埋头苦干,开荒种粮,把沃土和丰收留给后代子孙。 父亲:孺子牛 父亲是乡村教师,执教讲坛四十余载,教书育人饮誉一方。天未亮,父亲就早起到校,清扫校园,敲铃上早读课;课时,父亲游走在三尺讲台,一板一眼地板书写字,一字一句地授业解惑;饭时,热水配冷饭,狼吞虎咽只为抢时间批改作业或备课;深夜,一盏鹅黄的灯光映射出父亲弯曲的背影,伏案疾书,夜以继日。父亲的每日大致如此。 正因父亲将教育视为终生使命与事业,又把共产党员的品质融进教育事业,每年诸如“县级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加身,是对父亲教育的肯定和赞许。父亲说:“端起教书碗,就端得正,端得稳,这是身为党员的教书匠的天职。”在父亲带领下,曾是破庙的学堂,转身一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村办小学越办越好。父亲临近退休,仍坚守在教课第一线,那三尺讲台是他的主战地,甘愿燃尽自我为每双渴望求知的眼神指引前行方向,并成为他的学生心目中的“孺子牛”。 堂哥:拓荒牛 堂哥是基层政府人员,年轻人有闯劲、有干劲,是堂哥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公务员考录至镇政府,从舒适的城市生活到与土地打交道,他没退缩,而是整天下乡走访考察,入户驻村与乡里百姓同吃同住,被乡里人亲切地称呼为“小张科长”。 脱贫攻坚战时,堂哥自告奋勇承担某贫困村脱贫任务。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在前期考察与市场调研下,堂哥自掏腰包成立青笋合作社,聘请村中种笋能手为大家进行技术培养和种植帮助,鼓励全村扩种青笋形成规模,并与食品加工厂直接签订一对一的保价合同来保障农民收入。青笋丰收时,挖笋的、运笋的、收笋的人们在村中来回穿梭,好不热闹。堂哥更是起早贪黑,贴心服务,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他却瘦了,皮肤黝黑,我都不敢相认。但村里人却连他的脚步声都能辨别出来,“小张科长,来啦!”堂哥拿出年轻人的胆识和闯劲,如一头拓荒牛,敢于开辟新径,拼搏奋斗、砥砺前行,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走向新时代幸福小康路。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