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老旧小区逆生长 邻里有爱幸福长
2021-12-24 20:31:36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老旧小区逆生长 邻里有爱幸福长 湖里区社区治理形成“一居一品”特色,本报今起陆续展示“十佳”特色品牌 厦门晚报讯(记者 汪燕妮 通讯员 叶颖)近年来,湖里区持续深化推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通过不断激活小区治理的“红色细胞”,打通服务居民的“神经末梢”,打造颇具特色的“湖里模式”。品牌是前行的加速器,湖里区在大力推进小区治理“品牌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居一品”特色并延伸到小区。 以品牌引路,与榜样同行。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本报将陆续展示湖里区“十佳”小区治理特色品牌,讲述小区、社区的好做法,对标先进典型,汲取奋进力量,再创社会治理新辉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殿前街道北站社区 “老铁初心”服务站 她每天穿着“红马甲”定时巡逻,义务护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他有近50年的党龄,带头向社区图书室捐书,义务为社区老人做理疗;他是社区残联副会长,看到路上有大王椰树的落叶,找来砍刀砍成小段清运到垃圾桶……他们都是殿前街道北站社区铁路家园小区的居民,“老铁初心”服务站的成员。 共筑家园 “老铁初心”汇聚居民热情 “线上线下”化解热点难题 铁路家园小区大部分居民是铁路职工,都有难以割舍的“铁路情结”。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小区党支部便围绕“铁路元素”展开治理工作,设立“老铁初心”服务站,汇聚众多热心居民,共筑和谐家园。 “老铁初心”服务站根据党员特长组建“初心服务团”,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步开设网络工作室,引进党建联盟资源,推出以“医、学、休、娱”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阵地。服务站还制定了议事制度,为小区硬件更新、服务提升、矛盾调解等提供保障。先后召开30余次“小区议事会”,解决了小区停车划线、空中缆线整理等15项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今的铁路家园小区,早已旧貌换新颜:小区入口处有充满年代感的绿皮火车头、道口信号灯及站牌,小区中庭改造成居民文化活动的大舞台,排污管完成改造,居住环境整洁舒适。 邻里有情 志愿者发挥特长服务社区 社区腾出活动空间给居民 环境变美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在互帮互助中加深了。 “年纪大了做不了别的,帮邻居做简单的保健算是发挥余热。”铁路家园小区居民黄国强说。他今年70岁,几年前花8000多元买了一套理疗器械,学习中医理疗。后来成为志愿者,经常带着理疗箱参加活动,左邻右舍谁腰酸背痛,他就义务帮忙做理疗。 64岁的小区居民蒋政也是一名志愿者。每周,他会安排两天在小区义务教二胡、书法,还会督促没来上课的学员:“回老家还有坚持练习吗?” 二胡和书法是蒋政退休后自学的,小区和社区有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加“露一手”。发现有不少邻居也有兴趣,他便当起了“义务教师”,社区也很支持,还腾出空间让居民们使用。“有一个地方让大家练习真不错,如果在家里拉二胡,怕会影响邻居休息。”蒋政说。 当了两年“义务教师”,蒋政感觉和邻居们关系更融洽了,而像他这样愿意发挥自己特长服务居民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了。 在湖里街道有一个依山而建的社区——东荣社区,辖区内的小区多数是无业委会、无物业的老旧小区。近年来,这里却成为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来打卡。 虽然没有物业管理服务,但这些温馨小区环境整洁、邻里有爱,得益于小区治理下的改造提升。在探索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东荣社区亮出了特色品牌——“爱心蓄水池”。 凝聚爱心 捐款捐特长捐场地捐服务 “爱心蓄水池”帮己也帮邻 东兴小区64岁的居民林秀英,每周二都会和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巡查”,哪里脏了乱了,他们就去整理。不仅环境整洁了,邻里间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楼上楼下谁家有人生病了,邻居们会自发带上红包去慰问。“钱不多,只是表达一份心意。”林秀英说,邻居有困难大家都愿意帮忙。小区有位独居低保残疾人,平时出行靠拐杖,想买辆残疾车,志愿者们纷纷捐款帮他买了一辆车。 这几年来,东兴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捐钱出力、帮助邻居、改造小区,离不开东荣社区“爱心蓄水池”的带动影响。“爱心蓄水池”倡导通过捐款、捐特长、捐场地、捐服务等方式进行爱心帮扶济困。 东荣社区还主动与市直机关、大型国企、社会组织等单位共建共治,争取多方社会力量支持,募集爱心资金。截至目前,“爱心蓄水池”积蓄资金402199.9元,支出资金186456元,用于帮助困难居民、助学、慰问空巢老人、为小区购买图书等。 反哺社区 感受小区大家庭爱的温馨 受助者报名参与志愿服务 “小区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居民林女士说,她的老伴多次重病住院,邻居们的关心、社区的慰问及“爱心蓄水池”的帮助,让她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她因此报名成为小区第一批志愿者。 邻里互帮互助、受助者反哺社区的氛围,让东荣社区的几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焕发新活力。过去,由于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脏乱,自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相继成立,活用共建单位资源,设立“爱心蓄水池”模式,促使小区环境提升。 东兴小区一位独居低保残疾人家中电线冒火花,赶紧打电话给业委会主任杨再发求助,杨再发立即带着志愿者上门。63岁的志愿者陈灿强当过机修工,检查发现是电线老化,建议更换。得知是低保困难人员,他自费买了电线来更换,后来还掏钱帮忙粉刷墙壁、做灶台、换窗帘等。 受陈灿强的影响,他的爱人纪彩治也跟着一起当志愿者。她一直很支持陈灿强,听到有人求助,她还会催着他赶紧去。“需要帮助的很多是老人和残疾人,我们经济条件比他们好,也有时间,帮帮忙是应该的。”陈灿强说,谁家有电路、电器需要维修的,尤其是老人和行动不便者,他都会上门服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