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集美 活力涌动
2022-04-21 20:00:00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大美集美 活力涌动 东南网4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通讯员 陈季玉 李剑辉)四通八达的路网、宏伟壮观的楼群、舒适惬意的公园绿地……春日里的集美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活力的景象。 灼灼其华,不只在春天。近年来,集美区优美的宜居环境和逐步完善的城市软硬件,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选择这片热土创业、安家。日前厦门市统计局发布的《厦门市2021年各区主要人口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全市常住人口528万人。其中,集美区以107.8万人第一次居全市六个区之首,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20%。 人口增量,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今年是厦门全面实施“跨岛发展”的第20个年头,作为“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和受益者,集美区以其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浑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其魅力。 集美速度 经济动能强劲 城市建设、交通枢纽、文化底蕴等诸多因素中,为集美区带来人口和人才的最大驱动力,首先是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如今的集美区,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材料、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方兴未艾,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集美辖区共有“三高”企业63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4家,软件园三期注册企业达3400余家,产业成为人口不断汇流的有力载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2月27日,随着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福建省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开始了太空之旅。该卫星的研发公司“厦门星座卫星”就落户在位于集美区的厦门软件园三期里。 辖内15家高校、科研院所,33个“双一流”学科,15万在校师生……处处涌动的人才挑动着城市发展的神经,时时迸发的智慧点燃着经济腾飞的活力。2020年6月,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应运而生,首批6家高校院所汇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动能圈”;2021年联盟扩容到14家,形成了以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重点本科院校为主、高职院校和职业中专为辅的人才梯度储备。联盟像一块磁石,吸收来各方资源,连接起有效供需,不仅为校企合作插上高翥远翔的翅膀,顶尖专家以“智库支持”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先后服务辖区企业29家,帮助改进工艺43项,新增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联盟成立至今,已推动450余名高校人才与300家企业对接合作,促成产学研项目签约57项,合作金额达2.6亿元。 “留才”“育才”“用才”,这个循环往复的闭环,让集美特有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澎湃不竭的“引擎”力量。未来,集美区还将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打造跨岛发展新格局,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更加清晰的产业定位吸引人才,形成近悦远来的强磁场,以产聚人,以人兴城,把人口结构优势转化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的强劲动能。 集美态度 城市品质美好 电影《左耳》《紧急救援》,电视剧《开端》《对手》《爱拼会赢》……近年来,已有400多个剧组在集美取景拍摄,集美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学村风貌和摩登现代的新城场景,尤其受到青春校园剧、现代都市剧的青睐。 承载着这一份偏爱的集美区,不仅仅美在颜值。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人文基因,是新时代集美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载体,人们都说,集美的态度都藏在“一精神三文化”里:以文化人的强大精神动力,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引领高尚的社会风气,让集美成为“近者来,远者悦”的魅力城区,年轻的创业者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激情,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厦门人”在集美安家落户…… 不久前,一段航拍视频在网络社交平台迅速被点赞、转发:集美区全员核酸现场,一边是市民有序排队,一边是街边木棉花齐开放,现场鲜艳美丽犹如一幅油画。不少市民评论说:这就是集美,从里到外都让人心动。 为了让这份“美”继续提升,近日,集美区召开“人文集美”建设推进会,发布《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集美区各项资源、活动、项目进行整合,梳理出五大体系,即教育实践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凝心融合体系、赋能产业体系和推广传播体系,具体包含了建设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深化校地协作等29个重点项目,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人文集美”的品牌影响力和“一精神三文化”的感召力。 集美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切实扛起传承、挖掘、弘扬集美地域文化的历史责任,系统化、品牌化推进“人文集美”战略,让“人文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