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多维施策 建设“两高两化”国际名城
2022-04-21 20:05:00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与城市建设品质,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多维施策 建设“两高两化”国际名城 东南网4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陈胤蓉 黄剑翔)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厦门特区建设40年贺信中指出,希望厦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次对厦门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作出科学指引。 老旧小区改造,软硬件提档升级,大幅提升百姓幸福感;翔安大桥建设,全面推行装配化施工,采用预制安装工艺,节约工时提升效率;排水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避免污水直排,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从老城改造、交通建设、市政基础、规划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人居环境与城市品质。 去年以来,由厦门市建设局牵头,厦门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驻市建设局纪检监察组也重点关注这一领域,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项目,强化政治监督,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各个部门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全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国际名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老旧小区提升软硬件改造老城提档升级 老城区因为年代久远,区容区貌差点,脏乱差现象多点,无物业小区居多,社区服务不够,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如何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品质?是每一座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 开元街道深田社区最近有个新鲜事,物业可以先试用再购买服务。这不是天方夜谭,近日,家住百家阁的周先生就向记者分享了这件大好事:“物业进驻后,小区建起了微信群,有什么意见群里一说,物业马上响应,小区卫生有人打扫,绿化有人管理,谁家需要维修,物业上门服务。品质提升了,连带邻里间的感情更深了。” 让深田片区居民生活更舒心、便利的原因,源自深田对老城更新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由内而外的系统改造提升—— 人行道拓宽及铺装改造,迁移公交站台,杆件箱体合一,城市家具规整,路名牌改造,口袋公园建设,慢行系统打造。道路提升打通了“堵点”;景观提升打造信园等口袋公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文园路垂直绿化墙提升,推窗见绿,出门即是公园,满目皆是景。 中山公园改造提升,改善设施老旧单一、舒适感不足、水质不佳、植被老化杂乱等问题,94岁的老公园焕发新生,整体景观品质与内涵得到改善,老城区颜值不断刷新。 中山公园周边环境也做了系列提升改造,投资达1.4332亿元。立面提升,虎园路和公园南路沿线建筑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特色;加固并美化危房建筑,重新梳理底层商铺空间;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强弱电管线缆化等项目也正逐步推进,老城区易涝易堵和“空中蜘蛛网”等民生关切逐步解决。 在城市更新中,思明区还注重坚守文化保护理念,保持街区肌理、保护历史建筑、挖掘文化资源、塑造社区精神,扎牢乡愁记忆和历史文脉的根基,弘扬诚信守约、共享互助、公益环保的社区精神,“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氛围悄然形成。 城市硬件的投入改造,让城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城市软环境的提升,尤其是一个个近邻空间的打造,让居民们看到了片区从“面子”到“里子”的改变。 早上到近邻小公园遛弯,中午到近邻小食堂吃顿午饭,下午到近邻会客厅参加活动,在深田片区,现在不出社区,老年居民就能把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深田近邻小食堂,60周岁以上长者、残疾人还能获得12元的价格优惠,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还可以享受“为邻送餐”温暖服务;邻里会客厅里,舞蹈排练、音乐欣赏、书法练习、大讲堂、生日会,每天都热闹非凡。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近邻”模式,拉近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距离,打通党群关系邻里关系“最后一米”,“15分钟近邻生活服务圈”的打造,让社区服务更完善、居民生活更便利、基层治理更高效。 社区面貌的改变,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还激活了居民群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内生动力。积极建言献策,10场意见征求会就贡献了1000多条建议,对片区内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对托幼养老、文体活动、交通系统、智慧建设等群众关切的问题,都将进一步优化、落实。 一个近邻党建引领,完整社区建设的老城更新样本,已经呈现在厦门市民面前。 以深田为代表,近年来,厦门市开展一系列城市更新工程—— 全市安排4.93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居民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绿色社区创建,力争6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创建要求;持续建设、更新升级城市照明管理系统,完成城市路灯LED节能改造4000盏以上;无障碍设施改造,打造无障碍示范区和示范样板;基本完成全市窨井盖普查建档,建立电子档案和基础数据库;持续推进电力杆线整治,新增1500根以上多功能灯杆…… 城市更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交通建设提升创新施工工艺品质全面升级 4月7日,随着H15-H16节钢箱梁精准坐落墩顶,翔安大桥中航道桥实现合龙,该桥承载着厦门第二东通道的重任,将极大地缓解东部交通压力。 而正在建设中的翔安机场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翔安南路)工程,属于省高速公路网“六纵十横”中的“三纵”,建成后将完善翔安区现状路网结构,适应交通快速增长需求,对促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施工工艺,实现品质全面升级,创新,成为厦门市在交通提升进程中的关键词。 翔安大桥推行装配化施工,海上墩台、钢箱梁采用预制安装工艺,同时在陆域现浇墩柱、现浇箱梁施工方面也设计采用了装配化施工,其采用的“拼积木”式预制安装工艺,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国内第二次、福建省首次在跨海桥梁中应用。 在海中区钢箱梁的安装中,施工精度甚至以毫米来计算,采用千斤顶的顶推,通过安装测量,实现了钢箱梁平面高差及轴线偏位均控制在4毫米以内,实现了毫米级的质量控制再提升。 翔安机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则依托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手段,项目每个标段均设置一处钢筋加工厂,内设钢筋笼滚焊机等一系列数控设备,提高了产品精度,提升了制作效率,“超市储存法”和“订单取货”管理模式的采用,有效避免浪费。 而一系列交通建设工程的展开,则进一步适应了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 织密城市道路。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增设一批互通口,重点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快速通道、主城与新区(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城市快速路化改造等。推进高速出入口、国省干线城镇过境段与城市快速路的融合衔接;强化次干道、支路、街巷路建设,加密建成区路网,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0公里。 完善公共交通。加快地铁项目建设,启动6号线同安集美段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98公里,推进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5条,延伸优化10条。 增设公共停车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停车综合管理系统,新建项目按标准建设停车位,旧居民区合理增设街巷夜间、周末停车位,中心城区、商业街区、步行街、医院、重要集散节点周边挖潜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 建设慢行系统。加强既有步道、非机动车道优化整治,完善无障碍设施,科学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公园、绿道、非机动车道衔接,加快构建成网、好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完成一个以上慢行示范区建设,各区各实施一个。 开展交通整治。实施道路微循环、路口微改造、道路塌陷隐患、信号灯优化等整治,拓宽“瓶颈路”,推进主次干道“微整治”,推进具有公交换乘、停车等功能的交通“微枢纽”,完成10条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和5处以上“微枢纽”整治。 市政设施提升街区整治扮靓城市高颜值 人行道的机动车停车位取消了,整齐划一地施画了自行车道,靠车行道一侧,设置了共享单车停车位。 这是禾祥西路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的一幅场景,在市政品质提升过程中,转变,从这些点滴开始,从每一处细节开始。 每天定时定点,各个沿街商家纷纷将垃圾拿出来,准确投放到分类垃圾车上,保洁员细心地开袋检查分类情况,沿街店面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 一批不规范的店招被拆除,禾祥西路两侧骑楼露出了清秀的面庞,加上沿街新增的行道树、绿植等,宽敞的大街,整洁的路面,摇曳的城市风景随处可见。 在道路、交通、排水、景观、管线五方面改造提升后,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电力、通信、水务、燃气等综合管线集中梳理,加上新增的城市家具,完善的街区公共设施,既解决了群众关切的民生短板,又确保了城市道路的高颜值。 街道实行“街长制”,完善日常巡查,实行网格化管理;多部门联合执法,落实“门前三包”、诚信经营、规范店招设置等;商家、居民携手共治,创建“诚信经营示范街”;流动摊贩也在街道和社区引导下,或进驻街区开店或参与“摊规点”经营。 由原来的末端管理向前端管理转变,由单打独斗向部门齐干转变,由传统人力向人工智能转变, 街区整治,让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扮靓城市高颜值。 规划管理提升用“绣花”功夫精细化经营城市 斑马线边上,新增了一条非机动车道,几辆电动车经由这条道穿过马路,与一旁的行人分开通行,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这是记者日前在翔安区翔天路与舫山南路交叉路口看到的一幕。 以“绣花”的功夫来经营城市,近年来厦门城市规划、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等方面涌现出许多典型做法: ——提升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整合道路空间资源,提升人民的出行幸福感。去年,岛内岛外生成了一批实用、便民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分流交叉口项目,湖滨南片区在内18个交叉口、翔安区包括翔天路—春波路在内15个交叉口等,有效保障了交叉口慢行过街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