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杏东小学:笃行“三爱”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2-08-10 15:49:31  作者: 蔡鹏程 杨跃强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笃行“三爱”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守望广场1.png

图:“三爱”社团学生在守望广场上开展活动,学习安全自护常识。(杏东小学 提供)

穿过文达路,来到杏东小学大门口,身处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守望广场”,望着满墙金灿灿的荣誉牌匾,让人不禁有豁然开朗、如沐春风的感觉。

建设“守望”育人平台

让“三爱”教育进家庭社区

张超怀校长介绍说,学校大门口的守望广场由守望劳动园、守望安全台、守望书院三部分组成,自2014年建成投用以来,已成为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践行“三爱”教育理念的重要场所。

每周一下午放学,学校会在守望广场开展艺术沙龙展演以及安全自护常识、文明礼仪规范等宣讲活动,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展示学校的“三爱”文化。学校少先队还特地在广场侧边开辟了“我的感动”“我的质疑”“我的建议”投稿箱,让学生记下自己的广场见闻。守望广场俨然成为学校一部天然的“三爱教科书”。

通过将“三爱”教育与师生日常社会公德教育、家长接送孩子的文明行为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优势互补,形成了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新格局。

据介绍,学校开发打造的“三结合+共育小学生三爱核心素养”德育建设项目,被省教育厅纳入福建省中小学 100 个德育建设示范项目。

创新“双减”模式课型

为师生减负赋能

“双减”政策落地后,优质教育怎么抓?杏东小学的改革和创新之路从2018年起就启动了,张超怀认为,学科学习要以更少的时间与更高的质量来推进: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完整的“读思达”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自主寻求新时代教育教学价值与意义。因此,学校创设了“五环整体化导学”课堂模式、实施了“四位一体”教研发展模式。

杏东小学的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会收到老师精心设计的学科“新五环学习单”。课前,要预习新知识或学习方法,做到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课中,要有阅读、思考和表达的学习步骤;课末,都要有对自己本节课的“读思达”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环整体化导学”课堂模式不仅荣登《中国教师报》“2020年全国课改十大样板”榜单;还于2022年再次获得厦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学校已实施‘四位一体’教研发展模式,让老师们在‘双减’之后的教研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张超怀表示,“一体”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四位”指的是学科内同僚互助教研、学科间关联融合教研、课内外定向分工教研、校内外家校合作教研。

建立三大劳动任务群

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每周五下午二三节是杏东小学统一的劳动时间,其中一节是劳动学得课,学习劳动方法和智慧;另外一节是劳动习得课,践行美化绿化校园劳动。

不只在学校,在家庭生活中,学校引导家长以 “学生三爱劳动手账”为载体,建立家校一体化评价体系。每月,家长抽空和孩子交谈一次,指导和鼓励孩子认真完成自己的“劳动契约”。在社区小区中, 每个周六上午9:00至10:30,在由少先队、家委、小区物业组成的家校社志愿者联盟带领下,小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及帮助维护小区卫生和公共设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杏东小学师生坚持了近十年的劳动习惯。

此外,值得称赞的是杏东小学合理统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每周划出至少一节的社团活动课,充分调动社区教育资源和力量参与,为每名学生提供兴趣爱好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校长声音

构建家校立德树人共同体

张超怀:学校自2013年开办以来,笃行“爱学习,敢于质疑;爱劳动,乐于实践;爱祖国,勇于担当”培养目标,致力构建家校立德树人共同体,积极探索发展小学生“三爱”核心素养。历经十年磨砺,学校荣获“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称号,跻身“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行列,荣登《中国教师报》“2020年全国课改十大样板”榜单。(记者 蔡鹏程 通讯员 杨跃强  来源:集美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