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经济 > 正文

​《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对外发布

2023-04-11 08:54:25  作者: 钟宝坤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解读

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五大关键词

自主创新

突出优势特色,打造自主创新品牌。

一是强化优势打造科技产业品牌。经过新时代十年的持续努力,厦门已布局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以及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等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创新基础。聚焦具有较强创新基础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财政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持续加大对省创新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优势平台支持力度,增强在厦高校院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树立厦门科技品牌“苏颂工程”。传承千年苏颂创新文化、科学精神,规划“苏颂”系列新型研发机构,举办“苏颂杯”系列创新创业赛事,以“苏颂工程”统称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创设厦门独有科技品牌、创新标杆。

发展新动能

做强创新主体,塑造发展新动能。

一是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针对厦门产业发展后劲偏弱、创新资源不足、创新氛围和意识不够浓厚等问题挑战,启动企业千亿研发投入引领计划,组织实施千万平米科创空间构建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国企培羽”专项行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苏颂行动、高校院所与企业“产研交融”行动、“技术源头掘金”行动、“场景鹭岛”行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体集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向创新链前端攀升,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支撑发展新动能。

二是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厦门科学城为主阵地,集群化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团队、高效益成果孵化转化载体,打造可为全市各产业园区持续不断孵化、输送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新企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策源地”,塑造支撑厦门长远发展的创新引擎,推动城市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国家战略

服务国家战略,展现厦门贡献。

一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厦门路径。主动融入全国创新体系,依托嘉庚创新实验室、省海洋创新实验室(筹)争创国家能源实验室、国家海洋实验室福建基地;围绕未来产业培育需求,前瞻谋划智慧储能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打造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备队。

二是支持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持“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展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厦门开放创新合作名片。

三是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立足厦门实际,对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尽快成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创新

在科研院所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如改革科研院所管理机制,试点允许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设立不纳入编制管理事业单位或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对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实行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不同于行政干部的管理方式。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培育科技楼宇,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深化科技项目与资金管理改革,支持智能摩擦等颠覆性原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探索财政资金跨区域使用机制。

人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吸引和集聚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要平台。每个重点产业遴选1名-2名首席科学家,给予连续5年科研经费资助,支持其整合资源组建高水平团队。依托省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新型研发形态,引进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青年科技人才,试点对35周岁以内、首次在厦加入研发机构的优秀博士“免评审”直接给予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支持。

要策划建设科学城顶尖科学家创新中心。拓展人才发展通道,科技奖励向一线科技人员和青年科学家倾斜;推动开展技术经纪专业、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聘。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争取设立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厦门工作站;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探索更加便利的外籍专业人才执业、人才永居制度等。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