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博会看传统文化新生
2023-08-11 09:02:34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国潮风起,商业化的路径 眼下,“文化认同感”助推“国潮经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正为文化产业厚植成长土壤。同时,也形成了国潮出海的新浪潮。 记者在文博会上感受到,两岸文创工作者正发挥活力创意,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用多样化和新潮的理念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人类的基本需求、情感需求其实是相通的,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全世界解释、翻译中国的非遗,帮助他们了解我们的文化核心。”厦门翊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长薛伊君表示。 来自台北的策展人薛伊君6年前“登鹭”成立文创公司,将不少台湾的原创IP带到大陆来。初到厦门,薛伊君的团队就承接了厦门文博会IP馆的策划,获得业内肯定。本次文博会上的两岸艺心源创非遗IP展区,由金门县岛屿美学协会主办,薛伊君的团队策划执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来自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IP,实现了品牌企业的跨界合作。除了台湾插画家Salli创作的熊猫PUNPUN形象与初品文具合作的文具系列,还有台湾花砖品牌卷毛力卡与香水品牌竹浮的跨界合作。这彰显两岸创作者的匠心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让中国非遗成为全球性的生活文化品牌,我们正在打造‘好玩艺HWY’平台。”薛伊君介绍,平台集结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青年手艺人,计划将其传承的非遗文化与当代设计师进行融合共创,打造更贴近Z世代市场的品牌形象及产品,向年轻人讲述中国故事。 剪纸,走出历史深闺,走下百姓窗台,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周冬梅,是浦城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在文博会福建非遗主题展区,印有剪纸图案的茶叶、衣物、围巾、保温杯……她向观众展示了剪纸文化的多样表达。 周冬梅介绍,近年来,“浦城剪纸”开发出剪纸艺术相框及剪纸元素的茶器、汉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产品,与生活文创产品、农产品包装、餐饮企业等跨界融合,孕育出“剪花嫂”“武夷姑娘”“乡获”等特色品牌,赋予了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 “就非遗来说,能够这样创造性转化的品类不多,剪纸就是一种。”周冬梅说,“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才能跨越时空展现永恒魅力。” “通过商品化的运作,能够让传统文化被全世界所知晓,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新颖地对文化进行商品化表达。我们在这一领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上海瑞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煜中说。 活力满满,青年人的进取 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作用几何? 本届文博会上举办的2023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就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 展会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等34所高校设置独立展区,同时设置“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暨高校艺术设计奖联合展区,集中体现新时代青年学子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共征集到参赛作品3181件,共评选出教师组和学生组获奖作品100件。在“我和我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中,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系统梳理11大类地域传统文化以及近100个实践点,提供“菜单式”实践指南,全省高校,4000余支社会实践队,超过4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福建非遗数字传播现状调研》《泉州南音创新传承实践报告》《莆仙戏保护、传承与发展调查与研究》……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仅彰显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推动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生。 “闽南语和南音乐器,对非闽南人来说是学习南音的最大阻碍。”福州大学调研实践队认为,泉州南音面临着生存环境萎缩、传承出现断层的危机,迫切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发展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实践队对泉州南音创新传承方式进行设计探索,从改变音乐交流的方式入手,通过文化功能游戏的形式,建立南音生态传播平台。在队员设计的APP中,乐器在使用时候的状态和演奏者的动作语态得以还原。 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也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资金不足、业态品类不多、文化传承不够等问题,青年人想出自己的办法。 “为古厝建立数字档案,不仅要记录古厝的造型,古厝本身的设施、材质,建筑内的纹样等也要进行数字化采集,为修缮、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福建商学院实践队认为。 肩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找寻精神坐标,攀登文化高地。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福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热门目的地,八闽莘莘学子正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升腾的文化自信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