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机场通航40周年 经济特区从这里腾飞
2023-11-20 08:50:47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机场通航40周年 经济特区从这里腾飞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质的飞跃。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厦门书写了旧貌换新颜的辉煌篇章。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央明确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厦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大自主权。以综合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今起,推出“壮阔鹭江潮 改革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全媒体特别报道”,聚焦厦门改革开放45年来的建设成就,展现各级各部门改革创新求变的积极作为;讲述厦门人民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共同见证新起点上,厦门以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担当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厦门日报讯(记者 谢嘉迪)如果要在厦门找一座能够记录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的地标建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厦门机场)是最优选之一——1980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批准设立,一个月后,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就做出了修复原有高崎机场、用于民航运输的决定。 可以说,厦门机场发展历程,就是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步伐奔跑向前的生动写照。 作为厦门第一代空港人,元翔厦门空港原供电工程师王文艺见证着时代变迁。“厦门机场发展的速度总能让人惊叹。通航初期,机场年客流吞吐量仅有100万人次左右,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千万级’,当我们还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欣喜时,‘两千万’已近在眼前。”从“滨海小城”到“国际空港”,回忆厦门机场发展的40年,王文艺感触良多。 忆往昔 特区民航从这里起步 198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正式通航:大红灯笼高悬、四周万花争艳,2.4万平方米的机坪上人声鼎沸。 当时,王文艺就在航管楼变电站值班,距离仪式现场只有二三十米,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飞机。至今他还保留着那张在航管楼外的留影。“早在福州读书时我就经常爬上山顶远远地望着飞机起降,没想到这一看,就是近40年的不解之缘。”王文艺说。 1983年,刚毕业的王文艺就被分配到了厦门机场建设一线,“我是第57号报道的。那时距离通航也仅剩四十几天,时间很紧迫,每天跟着老师傅边加班边学习,主要是配电调试、检查验收方面的工作。跑道、停机坪、航站楼,这几公里的区间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回忆起通航初期的种种过往,王文艺依然记忆犹新:“最糟心的还是下雨天,当时机场上的助降航向灯有100多盏、80多根水泥灯杆一根根地排列在田中。在当年那个排水设施有限的年代,一旦下雨,水位上涨、泥泞不堪,都要划小船到杆下才能爬高检修。”风雨中,在高悬近十米的灯杆上作业,王文艺坦言:“害怕是一定的,但是机场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我,这是使命所趋、责任所向。” 正是在这基础设施不完善、工具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敢闯敢拼的建设者们创造了当年“21个月建成机场”的民航奇迹,比当时国内同类型机场建设快了近一半的时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