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黄海勇:默默耕耘“一路平安”
2023-11-27 09:55:05 来源: 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鬓边染上白霜,手心手背明显色差,时不时点开手机,查看群里传来的一线交通信息……眼前这位老交警,从警38年的岁月都在最基层的交警中队度过。心脏里的两个支架,一份责任,支撑着他对“平安是福”的坚守。他就是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交警大队后溪中队四级高级警长黄海勇。 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38年的责任和经验,化作日复一日的无言守护。大家都说,黄海勇是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做得多、说得少。近日,记者走近黄海勇,听听他在路上的那些故事。 一份责任 两个支架 坚持“120分”完成工作 成为“名人”,是因为一次摔跤。 24小时连续执勤,平均20多分钟处理一起警情。这次,黄海勇心脏里的两个支架没有“支棱”起来,他倒在出警回中队的台阶上,后脑勺开了8厘米的口子。 刚刚复查心脏出院一周黄海勇,又被抬着送进医院。他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关心的还是工作,“昨天那起违章帮忙处理下,别让群众等太久”。 同事提起这些,黄海勇先是一脸迷茫,然后笑笑说,“还有这事?我都不记得了。”医生诊断,因脑供血不足,导致他过性意识丧失。 他一并忘记的,还有倒地前1个小时发生的事情。 清晨6点,又是一起警情。一夜未睡黄海勇又出门了。“我让他别来了,顺路就能处理”,即使同事这样说,他还是坚持到现场。 像这样的坚持,38年来有无数次。 2022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一周至少五天睡在单位的黄海勇,更忙了。24小时值班接处警、设卡整治违法行为、重点路段巡逻值守……三项长时间、高负荷的任务连轴转了2个多月后,黄海勇的身体吃不消了。 一天凌晨,结束值班的黄海勇回到宿舍,翻来覆去睡不着,心脏怦怦地跳。“喘不过气!”黄海勇索性起来,在椅子上坐了一晚。 第二天到医院检查,做过心脏彩超后,医生说血管已经堵住了,需要马上手术。“作息也必须调整过来”。黄海勇笑着点点头,“尽量、尽量”。一个多月后,他依然如故地在路上忙了起来。 “很难调整的,我的工作就是这样。”黄海勇还是笑。从不主动要求,总是默默付出。“海勇之前当过中队指导员,在中队资历最老,但他跟年轻小伙子一样能拼,工作总是做到‘120分’。”集美分局交警大队后溪中队中队长傅杰说。 安全至上 群众优先 细节处传递执法温度 一抹荧光绿,是马路上最熟悉的身影。 戴一个口罩,手拿交通指挥棒,天马山隧道中线上的黄海勇,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 4月11日早上6点,离交班还有2个小时,执勤一天一夜的黄海勇接到指令,“天马山隧道,两辆货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天马山隧道属于快速路段,最高限速80km/h,一旦发生交通事故,3分钟就会引起堵塞,黄海勇根据经验迅速做出判断。 他一边赶往隧道,一边打电话,让附近巡逻的辅警赶到现场维持秩序,之后联系隧道管理人员,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叫了拖车赶往现场,处置事故车辆。 隧道里堵得水泄不通,空气也变得浑浊起来,黄海勇下车后,快速走到车头。“万幸驾驶员没事”,黄海勇松了口气,然后对车流喊道,“动不了,大家暂时先熄火”。 随后,黄海勇绕着事故车辆走了一圈,趴在车头,查看滴落的是水还是油?他凑上去闻了闻,“还好是机油。”尾气浓度越来越高,能见度越来越差,就怕二次事故。于是,他立即指挥用警戒线围起事故现场,“早高峰快来了,要留一道给车辆通行”。 空出最左侧车道,同时安排辅警联系交通广播电台,提醒车辆不要再进入海翔大道。随后,黄海勇站在黄色大拖车和车流夹缝中,指挥车辆交替有序并入左车道,阻滞的车辆开始缓慢流动起来。 吊车、拖车到位后,如何把车辆拖走,让大家犯了难。“两辆车紧紧地嵌在一起,加起来一百多吨。” 隧道空间有限,吊车使不上劲,硬拖肯定行不通。黄海勇决断:“用吊车试试把车拖到中间一些。”在黄海勇的指导下,拖车有了施展空间,在前面牵拉着前方的大货车,吊车后反方向使劲,终于把两个“巨无霸”分开,陆续拖离了隧道。 车辆恢复畅行时,黄海勇和同事在密不透风隧道里已经站了4个多小时。回到中队,黄海勇招呼同事喝水,“赶紧排毒”。看着大家被尾气熏得黢黑的脸,他少有波澜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执法质量,于细节处见真章。每一次事故,黄海勇都会和当事人一起推演、“回放”事故如何发生,解释责任划分的依据,提醒防范的要点,做到“勘查仔细,陈述清楚,疑问解释到位”。 黄海勇说,一起事故就是一个矛盾,交警不仅要认定责任,疏导交通,还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抓住一对一普法的机会,从点滴做起,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久久为功 创新不止 铺就平安幸福之路 1985年,黄海勇穿上警服。看着一条条道路从无到有,从土路到水泥再到柏油路,他和厦门交通网络一起成长。 在他的叙述中,记者仿佛来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溪交警中队前的孙坂南路。没有灯,路口杂,盲区多,交通设施落后,群众交通意识淡薄。黄海勇说,“仅这一条路,给群众造成很多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怎么铺就“平安路”,是黄海勇一直思考的课题。 新村小学在城中村里,门口仅能容纳两辆机动车,是进出村的必经之路。每天早高峰时刻,学生需和上班族“抢道”,交通秩序一片混乱。 激发群众力量,共同参与平安交通建设。黄海勇想到,让家长自愿参与护学,维持校门口交通秩序,护送学生上学、放学。“您为学校的学生参与一次护航,全校的家长为您护送一年的孩子”,黄海勇提出的这个理念得到了学校和家委会的热烈欢迎。 从此,新村小学门口,行车有序,学生畅行。之后,这道红色风景线,走出新村,被其他学校采纳、学习、运用,擦亮了人文集美的平安底色。 37年的一线交通安全管理经验,也为交通普法积蓄动能。 黄海勇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内容,总结出一份份通俗表达的顺口溜、打油诗,进企业学校,入村庄社区,走街串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平时沉默寡言的黄海勇,打开脑海中的“数据库”,就能有滔滔不绝。 那么,宣传成效如何呢? 数据给出了答案:2018年,后溪镇“戴盔率”仅35%,如今,“戴盔率”提升到80%以上。 “伤亡人数下降了,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成效,你说呢?”黄海勇乐呵呵地说。(记者 余晶 通讯员 付邦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