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何以跻身福建县域经济强区?
2024-02-09 09:53:16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建区仅20年、成片规模工业厂区投建仅18年,却已连续4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在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领域具备较强影响力—— 翔安,何以跻身福建县域经济强区?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叶晓菲) 县域产业链是构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意义重大,在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特别强调要加快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 1月29日,全省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南片现场会在厦门翔安召开。 选择翔安,意味着对翔安的认可。这个建区仅20年、成片规模工业厂区投建仅18年的新区,从2020年至2023年已连续4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基础薄弱、白手起家的翔安,何以跻身福建县域经济强区? 来看一组数字:截至2023年12月,新型显示产业产值570.4亿元,已是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形成覆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条体系;集成电路产业有规上企业17家,产值规模接近100亿元,产业链不仅覆盖上下游领域,在晶圆制造和外延片领域技术还达到全球领先;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37家,已全面构建形成新型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日前,记者走进翔安,探寻这个厦门市最年轻行政区的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发展之路。 白纸作画 平台集聚产业高速发展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厦门调研,创造性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厦门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因应跨岛发展要求,翔安从同安分离单独建设新区。 彼时的翔安还是农业大区,规上企业仅21家,产业链条更是无从谈起。翔安,要拿什么与呼啸而来的产业大潮相和、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共舞? “幸运的是,我们从产业起笔、从平台起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握全球技术变革机遇,抢抓每一次产业引进、每一轮平台建设的关键期,一张白纸好作画,一纸蓝图干到底。”翔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毅说。 2005年,翔安建区后的首个产业发展大平台——火炬(翔安)产业区启动建设,首期工程开工动建不到180天,94栋现代化标准通用厂房就拔地而起,新型显示产业开始起步;2007年,火炬(翔安)产业区二期启动,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开始孵化培育优质企业。 以园区作为产业发展依托,翔安工业坚实起步,阔步发展。 目前,翔安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37家,较建区时增长25倍;规上工业总产值较建区时增长62倍,已经全面构建形成新型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其中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近40%。 其中,新型显示产业大多集聚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该园区也成为全国唯一覆盖所有主流显示技术的园区,显示出优秀产业平台对产业链的强大聚合作用。 以显示产业的龙头天马公司为例。入厦10多年来,天马全面布局,在厦总投资已超1000亿元,技术覆盖了非晶硅、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AMOLED、Micro-LED等目前新型显示几乎所有的主流技术,产品门类完整,助力厦门成为全球唯一实现主流显示技术全覆盖的城市。 “我们所投建的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2022年9月29日开工,仅用285天就实现了主厂房封顶,再次刷新了‘天马速度’。这要归功于地方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强大发展平台。”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健升说,从十几年前第一条线投建到最新的产业落地,从整个征地拆迁到市政配套建设,翔安的效率之高、保障之快、力度之大,让他们感触颇深。 去年9月出台的《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3)》中对翔安这样评价:突出空间要素保障,推动土地成片开发,鼓励区属工业区开展综合整治、产业用地扩容,有序推进工业区升级,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提升空间保障。 从整体产业空间布局看,翔安区现有工业建成区面积53.6平方公里,形成涵盖“一区(火炬翔安产业区,重点发展光电、电力电工等产业)、一城(同翔高新城,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园(翔安工业集中园,重点发展机械装备、食品轻工等产业)”的格局。 此外,近年来,翔安还相继落地新机场片区、翔南片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厦门科学城等多个市级重大片区,为未来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载体,演绎产业集聚的无限可能。 创新筑桥 龙头带动产业链条延伸 去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中,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入选,上榜理由写道:以深厚的显示技术为核心,持续依托5G+ABC等前沿技术,构建高度灵活与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其项目的典型场景运用包括可制造性设计、数字孪生工厂建设…… 创新筑桥,瞄准新型产业赛道,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翔安工业的产业链条开始延伸。 2007年,以TFT-LCD模组为主要产品、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之一友达光电作为首批入驻企业,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群效应初显;2009年,以液晶电视、显示器为主要产品的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冠捷显示投产,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2011年,以中小尺寸面板为主要产品的百亿级项目天马微电子落地,实现强链补链、聚链成群;2016年,电气硝子基地投产,补齐上游核心环节。 “如今,新型显示已形成覆盖上游基板、中游面板和模组、下游整机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产业发展拔节生长、迅猛高歌,成为翔安规模最大的产业。”翔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彼得说。 这种上下游联动的协同效应,在天马这家企业的身上尤其明显。入厦以来,天马已带动包括电气硝子、弘信等超50家优质企业在厦壮大发展或投资落户。通过与上下游的协同,天马实现了背光材料国产化、偏光片国产化、检测设备国产化等,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链结构优化,对我国及全球显示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我省和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沃土之上,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在悄然成型。 2006年投产,国内首家LED芯片自主上市企业乾照光电,登陆深交所上市;2011年成立,中国首家提供产业化3英寸、4英寸和6英寸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生产商瞪羚企业瀚天天成,填补国内制造领域空白;2016年12月,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投产…… 从荒芜一片,到园区成势;从零星企业,到汇聚成链。一家家行业翘楚的引进,一批批高能级项目的孵化,一个个研发机构的落地,创新为翔安产业腾飞插上强劲双翼。 天马,去年全球首发最高PPI玻璃基Micro-LED技术及多款样品,牵头发布两项车载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关于Micro-LED车载显示屏技术规范的空白;友达,全球首创以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独特曲面设计以及结合A.R.T.®显示技术等崭新黑科技,去年被认定为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 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新型研究院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关键环节补短板,如支持天马微联合嘉庚创新实验室开展Micro-LED关键技术攻关等。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厦门科学城布局引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推动企业智能转型,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精准高效匹配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效率。 从企业、产品的研发创新,到研发、平台的突破创新,翔安区集聚研发力量、培育创新主体、构筑新型平台,经济能级持续跃升,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推进。 服务助力 营商优化产业生态赋能 “落户翔安,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公司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企一策’扶持政策非常给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司扩产的资金压力,有力助推了企业高速发展。”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在扩产、用地的关键节点,地方政府排除各种困难,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压缩时限,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23天,比以往同类型、同规模建设项目平均用时缩短207天,刷新工业厂房建设速度,为他们抢占全球市场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为典型企业代表,瀚天天成受邀在全省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南片现场会上发言,这家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碳化硅外延晶片的龙头企业,近三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约164%。 对翔安营商环境的认同,是很多企业的共同感受。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长秘书刘文辉说:“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实也是受益于翔安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多次享受到政府关于商贸的扶持政策。” 用心用情、倾智倾力,做好要素保障。 探索“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留住高端人才,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打造产业金融生态,将企业需求精准化匹配金融机构产品,保障重点企业和项目资金需求;有力推进征拆,为重点项目有序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如仅用60天完成天马6代线、90天完成天马8.6代线项目整村搬迁和土地征收等。 筑巢引凤、引凤长栖,政企协同联动。 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双链制”,协同打造火炬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在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发挥智库外脑作用,提供资源保障,促进转型升级。 益企服务、一企一策,深化“放管服”改革。 构建企业梯队培养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圈,联合火炬管委会在全国首创引入“竞价撮合”融合机制,激活一池活水;推动更多事项纳入“秒批秒办”“免审即享”;成为全省唯一的区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区域。 向新而行、勇立潮头。作为厦门“十四五”规划发展核心区,翔安正加大力度推动“五个新跃升”,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的“五个翔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翔安力量。 相关链接 数说翔安 建区以来,GDP年均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60%,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537家、工业总产值增速领跑全市。2022年、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区”。 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3家、重点实验室23家,落地翔安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54%,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0.6%。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