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不再“信马由缰” 年关将近,往年每逢此时人情世故,联络交往,总少不了车来车往热闹一番,往往也是“车轮上的腐败”多发之时。然而近年来,杭州市江干区纪委派驻区检察院纪检组副组长朱强惊喜地发现,公职人员的作风变了。 朱强口中的变是指:“多年前‘公车私用’现象普遍,从2014年至今,我们再也没有监测到任何违规使用公车情况。”他所在的单位有13辆公车,每一辆公车都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 随着杭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而深入地推进,贪图享乐,摆“官架子”,出入皆坐“官”车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治理。如今,公职人员严格自律、轻车简行已成为常态。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郭亚丁认为:“近些年来,老百姓也反映党风有很大的转变,特别是政治生态有很大优化。” 公车改革助干部作风转变 “公车改革后,开私家车上下班,这已经很习惯了。”杭州市半山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平说。 杭州公车改革从十年前就开始了探索,如今车改范围已经全覆盖,老百姓们很少看到浩浩荡荡公车出行的场面,更多的是公职人员和老百姓一样,开着私家车或乘公交、坐地铁往来。在半山街道,下属9个社区无一辆公车,公职人员到村子里办事,都是开私家车自行前往。 今年初,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浙江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杭州车改参此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杭州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对保留的公务用车,制定了“六个不得”、“八个不准”等严格的管理制度,扎紧管住车轮子的笼子。如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不准以任何理由,违规在补贴区域内使用公务用车等。 “公车私用过去是顽疾,公车改革后,对此进行明文规定,使得公车管理更加规范化,也使得公职人员的作风更加亲民。”郭亚丁指出。 执纪严明促轻车简行成主流 早上7点35分,为了到杭州市政府参加会议,杭州某局王局长从家中出发,坐公交到达会场。以前,只要有公务,局里的车随叫随到,为局长“鞍前马后”。如今,这名局长和许多上班市民一样,每天为自己的公务出行自寻方式。他感叹如今步行多了,感觉身体也比以前坐着不动健康多了。 “我一直自己开车上下班。我的感悟是,千万不能再有坐公车的特权意识了,自己也感到轻松自如。”杭州旅游系统的一位干部说。 在杭州,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和老百姓一样,自己开车、坐公交、乘地铁甚至骑自行车出行,已形成共识。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杭州市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90起,处理512人。在所有违规案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案有29起32人,占查处问题总数的10%。杭州市《关于十八大以来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的分析报告》显示,从严执纪下,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案例数量迅速减少。 不可否认,仍有个别公职人员无视纪律,不知收敛,终被查处。如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环境卫生管理站原站长蒋金洪,从该管理站旗下公司报销自己及下属的私家车车险费用。 在他离退休只有两个月的时候,因“私车公养”被查处。经查,蒋金洪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最终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同时给予降级处理。 正风必须肃纪。杭州对“不收敛不知止、继续顶风违纪”等问题实行实名通报曝光机制,切实形成有力震慑,并且“越往后执纪越严”,切实遏制公车违规行为。 群众监督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正风肃纪没有终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杭州市地方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分局管理一科原科长王滨,以“借用”的名义,在去年9月、今年1月至3月期间,开着其分局管理服务对象的一辆奔驰汽车,并产生多次违章被群众举报,受到处分。 12月6日,杭州市作风办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王滨就是其中之一。通报指出,近年来经过高压治理,“四风”问题已明显好转,但一些无视党纪党规之徒仍“暗流涌动”,需谨防反弹。 为此,监管部门在公车上装GPS定位系统,利用公安部门的“天眼”、广大网民的移动手机端和交警部门的“天网”等,构建起了公车使用监管的“天罗地网”。如“天眼”抓拍到淳安县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驾驶员王某,开着公车回老家吃饭等。 每逢节假日,杭州市上城区下发通知,对全区公务用车实行封存,严防“车轮上的腐败”。在节假日结束后,该区纪委与交警合作,展开公车“动态”督查,通过摄像头“抓拍”的行车记录,“跟踪”公车“轨迹”,让公车私用在“天网”的笼罩下“无处遁形”。 此外,杭州廉政网还推出了“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网友可对公车违规行为等进行监督举报。其还畅通微博、微信、网站和电话举报渠道,如“廉洁杭州”微信开通网友“随手拍”,网友若发现公车违规现象,可随时随地向纪委举报。 “除了形成党内外、社会舆论等全方位的监督,还可从审计、法律方面加大执法力度,让公车治理法制化、常态化。”郭亚丁认为。(见习记者 梅芳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