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涉闽舆情 > 正文

厦门实体书店近期频开张 “复活的书店”成了高校社团“新聚点”

2016-12-26 10:05:27  来源:厦门网-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邹德林   我来说两句

-实体书店开展多种活动,重视“体验感”。

-校园中的外图厦门书城。

网络时代,阅读习惯的改变,让书市波澜不断,本报曾关注厦门一批生存状况令人担忧的实体书店。就在2016年即将过去的12月,老牌的新华书店接连开了两家门店。这个消息加上此前陆续开张的多家书店,就像给书市打了一针强心剂,实体书店不仅“复活”,而且从民营到国营书店,都开始试水更具鲜明个性的经营模式。

下半年新开的实体书店,有不少开进了高校,虽然面积不大,但“标配”饮品站兼具社交功能,赢得学生青睐,成为校园各类文艺活动的新聚点。近日,记者走访了“隐身”校园的实体书店。

书店:新华书店集大店地点:集美大学

书香、咖啡和纪念品,“体验感”成为核心要素

上周五下午4点,记者走进集大月明楼一楼的新华书店,人不多,两名女生围着一张圆桌小声交谈,靠近咖啡台的长桌旁,一名男生默默地看着书,墙角有个女生拿着课本奋笔疾书。

店里的咖啡小妹说,这段时间是“考试季”,学生们忙着备考,来的人少了,平时人多的时候座位都是满的。离书店不远就是文学院,有不少学生把这里当成社团活动的“据点”。据说,“体验感”是集大店的核心要素,书店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公益讲座活动,并积极与各社团合作,活跃校园文化。

开进校园的这家店,是厦门新华书店继儿童主题书店、旅游主题书店之后,专为高校师生打造的第一家校园实体店。书店不大,但3米多高的原木书架摆满图书,汉字浮雕图案的大圆柱别有韵味,台阶上随意摆放的蒲团,空气中弥漫着油墨与咖啡混合的香气,与其说是书店不如说是“书吧”。

集大店经营面积200平方米,图书品种5000余种,陈列图书10000多册。“书,要么成为奢侈品,要么成为快餐,但无论如何要有体验感。”一名陈姓店员说,现在店里有咖啡,有标价的陶瓷工艺品,以后还会添一些文创产品,来这里可以看书,也可以顺手买点纪念品。

书店:外图书城城院店 地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楼

女生群体喜欢定期来,还是实习、兼职的信息平台

外图厦门书城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楼开了一家分店。走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现磨咖啡的香气。大门右边的吧台上方,黑板上写着各种自制饮品的菜单,定价都在15元左右,比校外的咖啡店便宜不少。

沿着扶梯上楼,一张大桌前坐着4名女生,有的埋头做功课,有的用电脑做PPT,也有的戴着耳机听着音乐看书。“女生比较喜欢这里。”店员说,有的女生群会定期来,叫一杯饮料,悠闲地坐一两个小时。

书店有近5000余种图书,陈列图书近万册。店员说,如果学生想要的书这里没有,他们会记下书名尽快调配。

书店分两层,室内面积约100平方米,书店外面有个180平方米的庭院,室内外共有60余卡座。书卷气十足的格调,除了校内师生,也吸引了周边居民,书店开业后承接了不少交流活动。书店也会定期策划一些文化活动,如主题沙龙、摄影、读书分享会等。同时,这里还是学生们实习、兼职以及与社会生活接轨的平台。

【记者观察】

书店细分区域特点

增加读者体验感成趋势

根据现在图书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新华书店正在悄悄升级改造。“原来传统的东西太多,现在改变原有色调,赋予新的内容。”书店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改变,包含门店环境的梳理,比如更温暖的色调,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还有产品结构的调整,为每个店设计明确的个性与定位。比如,新华书店鼓浪屿分店,以音乐为主题,特别放置了钢琴供读者免费弹奏,陈列的图书有很多是音乐类的,还有乐谱。

每个店都按各自的主题进行规划,根据环境和产品结构,引起多元项目,咖啡、讲座几乎成为“标配”。另外还针对厦门区域特点、人口构成及购买需求,提出构建主力店、区域店、主题店及社区店四大板块的实体店网点发展规划。

将来的书店,更倾向于一站式服务,还会腾出空间来做体验。每家新开的书店都留有小舞台,也就是做活动的空间,增加读者体验感。新华书店表示,发挥实体店优势,要有参与度。

实际上,去年多家书店开业,敏锐的业内人士就嗅到了书店与各种业态结合的气息。今年下半年以来,厦门的书店扎堆开张:鼓浪屿上有了虫洞书店和外图书店,晓风书店则在大学路“重出江湖”,在悦享中心也开了门店。( 文/记者林晓云李小庆图/刘东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