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文化:开启福建文明的钥匙
2019-10-22 11:04: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再现了昙石山人的生活场景。 扫码浏览本期印记(事件)更多内容 东南网10月22日讯(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首任馆长欧潭生:用考古讲述福建文明起源 “东海传说昙石山,昙石山边昙石湾。昙石湾里故事多,滔滔闽江流进了宽阔的海滩。”这是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首任馆长欧潭生前几年所作的一首歌词。他今年已经74岁,退休10多年的他,仍然心系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1954年,昙石村民在修堤取土时发现了很多白色蛤蜊壳堆积层,后来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定名为昙石山文化。 福建称“闽”,古代被称为“蛮荒之地”。昙石山文化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福建文明。欧潭生特意在考古厅上方醒目地写着“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1945年,欧潭生出生于闽北建阳,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北大毕业后,欧潭生先在河南工作。1988年,他作为人才引进调到福建省博物馆。 1996年,欧潭生应邀前往昙石山小学商议筹建昙石山文化标本陈列室时,在山上的一片番薯地里捡到陶片和一块小孩的眉间骨,他断定山顶还有尚未发掘的墓葬和遗存。 当时,许多人认为40多年来昙石山经过了7次挖掘,已经没有挖掘价值了。欧潭生坚持上报国家文物局,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山顶发现了42座墓葬,两条壕沟和五座陶窑。 1996年底,福建省领导视察第8次考古发掘工地,指示就地保护,筹建考古博物馆。1997年欧潭生从当时的省文化厅接过重任,开始筹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2001年6月24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在任馆长期间,欧潭生对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呕心沥血,从展览的布置到讲解词的撰写,对外宣传到讲解员的培训,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使一个考古发掘现场,变成闻名遐迩的博物馆,再现了福建五千年历史文明。2004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昙石山文化遗址”。 欧潭生认为,中华第一灯、昙石山人颧骨、原始瓷器、提线陶簋、殉葬男奴、十八件陶釜等文物堪称“中华之最”。昙石山人颧骨和现代解剖学中的“日本人骨”有同样的特征,可以说日本人祖先可追溯到昙石山,而出土的十八件陶釜相当于现在的砂锅,可说明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始于昙石山。 欧潭生2005年退休,转任闽江学院考古学教授和福建师大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导师。他退休后,经过对昙石山文化的反复思考和论证,提出昙石山文化不是居住遗址,而是氏族墓地。下层是五千年前昙石山文化,上层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大墓遗存。广义考古学也可称为“昙石山文化遗址”。 印记点评 昙石山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自1954年发现以来,历经10次考古发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发掘的比较完整的文化遗址。 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已经被学术界确认为“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认定,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 昙石山文化以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下游为中心,以东部沿海为主要分布范围,几乎覆盖福建全境,并连接闽台两省。它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的摇篮,也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所蕴含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华古代历史文明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