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闹着玩还是欺凌,法律的“戒尺”如何衡量?

2021-05-12 10:12:58 作者:赵琛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办公厅年初印发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排查欺凌事件,但如何认定还存在举证难——

闹着玩还是欺凌,法律的“戒尺”如何衡量?

阅读提示

学生欺凌不是“同学之间的玩笑”。业内人士指出,学生欺凌问题棘手且沉重,对于欺凌事件,要及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出处理与跟进,应细化处理机制等相关条款,为校园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网络社交平台,有网友在回忆遭受校园欺凌的帖子里如此写道。

近年来,虽然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时不时就蹿上“热搜”的校园欺凌事件仍然让校园蒙尘、令舆论哗然。

学生欺凌绝不是“同学之间的玩笑”。业内人士指出,学生欺凌问题棘手且沉重,相关部门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选择性失明”。法律界人士指出,对于欺凌事件,要及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出处理与跟进,应细化处理机制等相关条款,为校园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向校园欺凌“亮剑”

3月27日,河南濮阳某高中宿舍里,16岁的时某遭到7名学生围殴、侮辱。4月14日,欺凌视频经网络流出,引发舆论关注。警方介入调查后,3人被依法刑拘。濮阳市教育局对该校分管副校长给予停职处理。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校园本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一些学校却因发生校园欺凌被推上“热搜”,视频画面更是令人揪心。

“有的地方学生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影响非常恶劣。”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排查欺凌事件。

《方案》明确,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情节轻微的,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学校可给予纪律处分,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予以训诫。对实施暴力、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应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置。

记者梳理发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已对学生欺凌亮出“红黄牌”;《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准确认定学生欺凌,如何处置欺凌者成为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中的难点和焦点,有必要将相关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教育部已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学生欺凌事件的认定和处置都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标准。”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翁小平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举证仍然是难点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等五种行为均构成学生欺凌行为。

“学生欺凌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被欺凌造成损伤,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诉请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或财产损失赔偿。”翁小平介绍,如果欺凌者的行为构成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他指出,学生欺凌事件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如果欺凌方与受害方各执一词,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被定性为‘学生欺凌’。在实践中,欺凌事件多以协商解决。”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行政判决书显示,在江苏苏州某小学就读的白某,称多次被同学王某殴打、凌辱。白某之父要求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进行认定。判决书显示,“经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和校委会研究、讨论,认为该事件尚不符合学生欺凌事件的界定,属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翁小平建议,要通过与涉事双方及现场见证人谈话、及时保留外伤认定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举证。此外,学校可以在保护好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教室、楼道、操场等公共场所的摄像头设备,帮助还原可能发生的欺凌事件的原貌。

“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如果教师和学校在监管、处置过程中存在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承担连带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他提醒。

治“已病”与治“未病”

“经常生活在否定的氛围里,常常被批评、指责、体罚,或者被过度保护、溺爱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成年人出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根源往往与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关。

据报道,不少中学生曾经历过学生欺凌,一些欺凌事件发生得非常隐蔽。不少成年人甚至在网络上发帖,回忆在中小学阶段被辱骂、排挤、索要钱财的遭遇。对一些被欺凌者,伤痛可能变为梦魇伴随一生。欺凌者若不被制止,也容易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或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故意伤害但没有致人重伤的,不构成犯罪。有观点认为,学生欺凌更多的是适用行政处罚,震慑力不足。

有专家认为,处罚固然重要,但要从源头解决学生欺凌问题,还需要家庭、学校、教育部门、司法机关等多方共防共治。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等严重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法律应治未病之病,要重视对学生欺凌事件的事前干预,通过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将欺凌事件尽量减少。”翁小平指出,对于已经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要及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出处置和跟进,“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欺凌行为的处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对家长后续的投诉意见要及时跟进和处理。”

他建议在中小学生中更多地开展普法宣传,增强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恶性的学生欺凌事件,建议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记者 赵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