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播报 > 正文

“一夜暴富”或成“一夜清零”!金融业三大协会发声: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涉嫌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2021-05-20 09:39:32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揭晓经   我来说两句

岸上的人想下水,水中的人却想上岸。

有投资者懊恼没有及时参与比特币的暴涨行情,错失“一夜暴富”机会,也有投资者后悔没有及时抽身,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负债累累。

虚拟货币价格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有不少参与者爆仓。最近一周时间里,比特币价格最低点和最高点差值超过1万美元。仅5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近20万人在虚拟货币上爆仓,损失合计112亿美元。

国内虚拟货币迎来强监管。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声抵制虚拟货币炒作,提示相关风险。

image.png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监管从未离场

2020年以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虚拟货币炒作风气有所抬头。参与者盲目跟风,通过境外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商参与交易,容易发生较大损失。

鉴于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5月18日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坚决抵制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不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和支付结算、宣传展示等服务,同时提示社会公众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炒作活动,谨防个人资金受损。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领域的监管和整治从未停止。比如,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从性质上看,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2017年9月,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合涉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指导各地集中取缔173家平合,此后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累计清退38家境内新增平合。

涉嫌非法金融活动

监管部门早已明确,任何为中国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的个人或交易所均涉嫌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但仍有不少个人或交易所铤而走险,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

目前,我国明令禁止交易平合从事法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提供定价和信息中介等服务,按现行监管规定这一要求对境外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商同样适用。

对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而言,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及相关业务,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除提供渠道以外,为虚拟货币交易所或场外交易商提供引流、客户识别以及信息展示,也都存在法律风险。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对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场外交易商的定义,业内人士表示,场外交易商类似于网贷机构,具有撮合功能,并且提供交易展示,其专门服务于身在境内但想要购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投资者。“卖方在场外交易商发单,买方在此处进行购买。场外交易商的平台可能是网站,也可能是微信群、QQ群等。”

交易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自身价值根基比较脆弱,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金融资产,其价格易受少数几个虚拟货币巨鲸账户以及监管和舆论影响,波动十分剧烈。比如,今年2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声质疑比特币、马斯克宣布特斯拉不再支持比特币交易后,比特币价格均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大跌幅。

尤其是火币、币安、OKEX交易平台等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服务器不停更换,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部分互联网企业、社交账号等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宣传营销服务,为社会公众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了便利,诱导社会公众参与投机炒作,提升了互联网舆论对虚拟货币行情的关注度。

据了解,虚拟货币场外交易商和大部分交易所不受监管,虚构交易、操纵价格、侵吞客户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交易所诱导投资者参与杠杆交易,极易发生巨大损失,仅5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近20万人爆仓,损失合计112亿美元。

目前,境内已经没有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场所,“翻墙”在境外买比特币没有消费者保护措施,投资者受到损失只能自负。尤其是参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个人和企业不被法律保护,交易合同属于无效,投资者需自行承担风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