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00元“支教”7天,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2024-01-29 17:24:03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倩倩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以“支教”为名的旅游团十分火爆。这些旅行团行程大多为一周左右,报名费千元至万元不等,地点既有国外度假热门区域,如泰国、巴厘岛等,也有国内落后山区,形式大多以公益助学、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展开。记者调研发现,这样的旅游支教目前已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一些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教项目,不仅规划好每天活动的时间地点,游玩体验时间甚至长于教学时间,密集的行程单和旅行社出团通知格式如出一辙;组织方名为“义工组织”,本质是商业化公司;宣称能够为参与者申请国内外名牌高校“提升背景”,含金量却模糊不清。 在大家的一般印象中,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是一种纯粹的公益行为。要花钱“报团”参加,甚至将它当作一种旅游方式,这多少与支教的公益内涵形成了偏离。从现实看,报名这些需要支付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的短期“支教团”,一些人还不仅仅是为了体验不同生活方式,而更是将之当作一条为自己简历镀金的“捷径”。对这样的夹杂着太多的功利与算计乃至“作秀”意味的“支教”行为,社会确实需要多一些审慎。 客观说,有些孩子和年轻人有能力和兴趣,希望体验不同的生活,愿意花钱参加支教;同时有人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此“生意”其实并不是不可以。严格意义上,这样的“旅游式支教”,本质上已属于一种新的旅游类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游客而非志愿者,但并不能说毫无意义。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让参与者对某个地方的文化与生活增进了解;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外来者”,在与“支教”对象的互动中,也可以给后者带去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一定的帮助,这实际上也就是在发挥一定的公益价值。 不过,这样的方式容易引发争议,确实是因为其中存在着太多需要厘清的边界。比如,由于这类“支教”多由商业化的公司来运营,可能缺乏专业化的公益视角,若操作不当便可能给真正的公益行动带来干扰,给被支教地区的孩子们造成麻烦。甚至说,当“游客”花高价去“支教”时,那些被支教的地区和孩子,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有知情权吗?即便“旅游式支教”有其市场需求,也应该把握好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其实,这样一种“生意”的繁荣,或也提醒专业化的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强化信息对接、丰富公益形式等,让更多有心力和兴趣,但未必是真正的志愿者也有机会参与到支教等公益行动中去。要知道,个人“体验”需要的满足与公益价值的实现,并非完全对立的,只要处理得好完全可以兼容。需要厘清的一个误区是,公益慈善不该简单地认为是“利他”,而实际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因为多数情况下,行善的一方在帮助受益对象时,自身也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面对这类逐步兴起的“旅游式支教”,专业化的公益组织,或许也应该要有所启发。 当然,社会真正反感的或许并不是一些人把支教当作了旅游体验,而是那些出于更功利的目的,甚至扭曲公益价值的行为。如纯粹是为了给个人简历镀金,乃至通过刻意夸大公益贡献的方式去谋求一种“变现”。对此,家长和学校还是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功利与情怀之间,商业与公益之间”引导孩子作出理性的选择。毕竟,公益不是人生附加的光环,不是升学的捷径,更不是只在遥远的“大凉山”才能实现,丰富人生体验也未必一定要选择“公益”的方式。(朱昌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