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福”换新颜,“爱”永相随》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钱雪莉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许桂彬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黄乃裳中学 《“福”换新颜,“爱”永相随》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一晃几十载倏忽而逝。渺小的事物转瞬即逝,唯独沧海桑田历久弥新。岁月的羽毛掠过时间之河,拂过一片浩瀚星海,在其所经之处皆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我在岁月斑驳深处聆听到来自家乡轻柔的呼唤声,体会到家乡给予的温暖与安全感。而这给予我心灵支柱的家乡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福之州”,即福州。 我的出生地虽不在福州,但我幼时曾听我的妈妈说过,她说我们虽身处他乡,但我们仍然是福州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福州话沟通。但因那时的我过于稚嫩,对这些情感并无过多的感触,因而也并未深想妈妈言语中那若有若无的情感究竟出自何处。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亦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成长至今日的我。在这岁月的流逝中,我开始对母亲口中的福州话发源地感到兴趣,我在想为什么除了我的母语—中文以外,还要学习使用福州话来沟通呢?为什么妈妈和爸爸与我们沟通之时一向都是用福州话,为什么不用中文呢?这种种的疑惑皆化作我想探究真相的好奇心与动力。 从那以后,我便常常不经意地询问我的祖父有关于福州的历史,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从祖父的口中我渐渐了解了福州大致的历史与变化 。据我所知,福州在几十年前仍是个小地方,发展水平亦不良好,这样情况一直维持到七十多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刀阔斧的领导之下,福州人民同心协力,一起艰苦奋斗,终于书写了拥有壮丽篇章的福州。而其中最突出的篇章是于 90 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并制定“3820 工程”“海上福州”等战略规划,组织实施“安居工程”等重大举措,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为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 71 年间,福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四个重要的历史性变化,即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福州虽没有奢华的外表,但那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四季常青的榕树,芬香四播的茉莉、汁多味甜的柑桔、“三山一水”、三坊七巷、寿山石、角梳、闽剧等都是这个城市的标签。这种种的改变亦让我这旁观之人感到震惊与疑惑。震惊的是福州在这几十年间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变化,但亦是这种变化让我感到不真实,我开始在想老福州改变了这么多,那居住在那儿的福州人对它的心,对它的爱亦会不会也有所变化呢?而这种种疑惑让我在参与姐妹校交流与福州冬令营后被打破了。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曾与一名长辈进行过交流,他惊讶于我会用福州话与他沟通,而在惊讶之余亦开始与我交流有关于祖辈的变化与生活。我想这可能就是福州人对福州的爱吧,这份爱让他们遇到不相识的福州人之时皆会产生一股难以隔断的亲近之情与熟悉感。而在与同辈的交流之中,我亦感受到了他们的友好与对福州的热爱,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着福州,仅仅因为它是福州,所以热爱。我想对老一辈的福州人来说,也许对于福州的改变除了唏嘘,更多的还是对于家乡的依恋与热爱吧。在回国期间,我不断地思考老一辈的福州人与处于拼搏年纪的福州人或处于青春年华的福州人之间的羁绊与联系。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将不死,薪火相传”吧。每一位老将都会将自己对福州的热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其对家乡的热爱,亦教导着他们如何去爱这片土地,爱这充满温暖的家乡。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而正是这一群少年,他们终将会随着世界的瞬息万变而成为中年人、老年人,最终归于尘土。但他们仍会将自己的一切教于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孩子代替他们继续将家乡的热爱传递下去,这便是“老将不死,薪火相传” 。 即使福州的面貌改变了,但对于他们,对于我们来说,福州并没有改变,它还是我们所热爱的乡土,只不过它变得更加优异了。也许下次你路过之时,人间已无我,但我所爱的福州依然五岳向上,大地江河依然滚滚向东流,而民族的意志,对家乡的爱依然像增函数般有增无减,永远向上增长,向着热腾腾的太阳前进,永不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