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的家乡——小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姗颐 年龄:15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黄拔倩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我的家乡——小福州》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家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是啊,家乡不会老去,它会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家乡,记录着我降生,承载着我的童年,陪我走过我的青葱岁月,那里的一切都为我的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外面风大浪大,在你迷茫的时候,不妨回家看看吧,家中母亲正在等着你归来。远方再大再美都抵不过家乡的温暖。 我的家乡位于砂拉越的诗巫。在百年以前,黄乃裳先辈带着它的亲人在诗巫新福州垦场。他们同吃同睡,一同伐木垦地。几个春秋过去,在前辈们的苦心经营下,诗巫新福州终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福州人从此在这片弹丸之地落地生根,成就了今天居民安居乐业的小福州。那时的经济不景气,生活困苦,福州人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出生在小福州,福州话成为了我的启蒙。爷爷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承,因为他认为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有着千年历史,不能让福州话从我们这代人这里失传。他告诉我学习福州话的原因不为别的,为的只是让我们年轻一辈的我们能记着自己身上流着的是福州人有的热血,能传颂着先辈们身上刻苦耐劳的精神,能谨记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前辈们用汗血及泪水换来的,让我们学会珍惜以及感恩。可时代变迁,新时代的年轻一辈不再重视福州文化的传承,不再愿意去学习福州话,反而更积极地去学习其他各国语言。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再远,落地生根后它还会是蒲公英;福州人去到再远的地方生活,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嗣也还是正宗的福州人。可是,是什么让年轻一辈的人忘了自己的根,不再愿意去学习自己的家乡话,仅仅是因为世事变化太快吗?千年历史的文化难道要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而被埋没吗?这问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去重视!文化的传承真的需要我们年轻一辈去守护,去传承。每每忆起小时候已故的太爷爷用福州话阿妹阿妹的叫着我,心中还是倍感亲切,温暖,我想这就是福州话的魅力所在。 民以食为天,我的家乡当然不乏令人垂涎三尺的福州美食。在我们的小吃街走一圈,肚子上的游泳圈也能大了一圈。可说到让我记忆深刻的非属那再简单不过的光饼了,它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光”,面团表面只有些许芝麻点缀着。可是就是这个卖相普通的饼经过炭火在缸壁里烘烤后,外脆内软,一口咬下去香味便在我的口齿间回荡,让我一口又接着一口,停不下来。美食。需要创新才会有新美食的崛起,光饼就被研发出了多种新美食,比如炸光饼,卤光饼甚至还有炒光饼的出现,但它们都无法代替我记忆中那份简单的美味。父亲曾告诉我,以前的师傅还会把光饼串起,刮在脖子上贩卖。那样虽很不卫生,可那就是光饼最初的样子啊!福州的美食还有很多很多,有鼎边糊,福州鱼丸,拌面,春卷······每一份都让人回味无穷,每一份都有独属于家的味道。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出去“卡溜”了。跟着爷爷奶奶出去走走,他们总会带我到家乡的老街卡溜。街上无论男女老少都用福州话交流,小时候嘴甜的我总喜欢用我那不太标准的福州话去拍茶室老板的马屁,惹得客人以及老板捧腹大笑。现在的我还是很喜欢到那儿走走,回忆着记忆中在街上那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可是很多人事物都变了,高楼高高筑起,那个记忆中到处充斥着福州话的街道似乎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得不一样了,那个记忆中因为吃了爷爷买的冰棒能开心一整天的女孩也好像变得不一样了。街道不一样了,高楼高高筑起,可居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当初的小女孩不一样了,令她开心的东西已不再是一根冰棒了,可她也开始学会担当,学会成长。很多东西转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可有些事物还是需要我们去坚守,不让它们随着变化而变化,比如福州的文化及思想,再比如小女孩当初那份简单的快乐。 每逢佳节,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家中亲戚都会回来过节。我很享受也很喜欢这个氛围。坐在一个大圆桌,用福州话天南地北地聊天,吃着奶奶以及妈妈忙里忙外准备的佳肴,听着外头此起彼落的炮竹声,电视机里传来的新春之曲以及看着空中绽放的流光异彩,幸福感在我的心中久久萦绕着,那是在家乡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这是我的家乡砂拉越诗巫,小福州。我因身为“虎纠人”而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一位会讲“虎纠话”的“虎纠人”而感到骄傲!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去到福州这片有福之州寻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一睹它的容貌,重归它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