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一脉相承的精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刘腾骏 年龄:17岁(男)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雅芳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国民型) 《一脉相承的精神》 福州,这个地方,对我而言,即熟悉,也陌生。 从小到大,我对福州的认识与印象,是从我身边的人在叙述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我的母亲是一名福州人。然而,我对福州的印象是片面的。虽说如此,在一次偶然中,我对福州的文化习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有一年,我们一家人决定回诗巫(SIBU)过年。诗巫是砂拉越福州人最密集的地方。凌晨四点准,我们从古晋出发,开始往诗巫驶去。八个小时的车程,使我们身心疲累。到了诗巫外婆的家,已经下午一时了。外婆知道我们回来,已经在厨房忙着准备福州美食了。热爱美食者的我走进了厨房,看一看外婆在准备什么可口的菜肴。只见桌子上有着鸡胸肉,菜心,蒜米,鱼丸,鸡蛋,黄面等材料。外婆看见我一幅兴奋的样子,便告诉我她要准备的这一道菜肴是福州人出名的“炒煮面”。之后,她便细心地教着我如何煮这一道“炒煮面”。 外婆告诉我,要煮出一碗好吃的炒煮面,耐性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外婆煎了四粒鸡蛋,把他们打散后放在一个盘里。接着,外婆把腌制好的鸡肉切成一丝丝,把它们煎熟后放进多一个盘子。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后,外婆便把黄面放进锅里炒,她告诉我这是为了给面条一个煎脆的口感,吃起来让人感觉有咬劲。之后,外婆把酱油加在黄面上,并且把鸡肉一起放进去炒。这时,外婆往锅里加了适当分量的水,并且继续加酱油,让汤变成了褐色。最后,外婆往锅里加了鸡蛋和菜心,一锅热喷喷的炒煮面就这样出炉了! 后来的空暇时间里,我在与外婆的交谈中发现了她对福州菜肴的热忱背后的原因。 我仍记得外婆说:“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州人。身为福州人,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福州人的祖宗在建立这个社会时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传承我们福州人原有的习俗文化,保留这些福州美食的味道。身为后代的我们,必须把这些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努力维护福州人的尊严。我做的这些,只是举手之劳罢了,但却能够确保这些习俗流传下去。” 年初五当天,妈妈凌晨时分就把我给叫醒。原来,即将到来的正月廿九是“拗九节”。这个节日时,已经出嫁的女儿必须准备“拗九粥”,并且尽快把它送到娘家给父母吃,以孝敬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个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慢慢地消失从华人文化中消失了,而已经被西方人的“双亲节”给取代了。虽然如此,妈妈认为自己身为女儿,必须要孝敬父母,因此决定给外公外婆做这个粥。由于工作上的繁忙,妈妈无法在正月廿九赶回乡,因此她决定提早庆祝这个节日,顺便让我见识见识福州人的习俗之一。 首先,妈妈准备了煮熟的去皮花生,红糖,桂圆,糯米,红枣,荸荠,和莲子。此外,妈妈将早已浸泡半个小时的糯米和一个小时的莲子拿出来。她告诉我,浸泡后的糯米不仅煮的透而且还比较香。由于莲子比较硬,浸泡了之后,它才比较容易煮烂,妈妈也告诉我莲子之间要没“心”,这样一来煮出来的粥才不会苦。之后,妈妈把浸泡的糯米拿起来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接着,妈妈等到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些红糖,并使用慢火使用慢火煮3分钟。红糖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妈妈用饭勺轻轻搅拌,待糯米饭颜色变红,便把火关掉。 外公外婆醒来后,妈妈第一时间便把这个拗九粥端到桌子上给他们享用,他们都称赞妈妈的厨艺精湛,但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得出,他们非常感动。妈妈的这一个举动,不是所有嫁出去的福州女都可以做到的。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妈妈嫁到了大城市后忘了自己身为福州人的身份,但是可见,在妈妈心底的某个角落,她一直都没有忘了自己的祖籍,她一直都记住了自己福州人的身份。 这一切,我默默地在旁边静静观察。 年初七当天早上,我们便回家了,就这样结束了诗巫之旅。我在车上沉思,为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了,还有人像妈妈和外婆一样,坚持守着福州人的传统与习俗? 也许在一些年轻人的眼里,这些文化习俗就像一个累赘,一个包袱,阻碍着我们往先进的未来前进。但是我们必须要醒悟,要知道这些文化习俗,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现的精神纽带,简而言之,没了这些习俗文化,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我们必须要继承这些文化习俗,赶得上科技上的进步。要知道,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这两者都互相依靠着,我们不能少掉任何一者。我们一定要先彻彻底底了解自己的文化习俗,为它们感到骄傲自豪,才能把这些文化习俗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外婆与妈妈一直以来的这些行动,并不是为了给大家看到自己有多不一样,能做出多好吃的美食,也不是为了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个多孝顺的女儿。这一切,是为了保留福州人的文化习俗,好让它不受侵蚀,能够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就和古时代,那个穿着金甲,在战场上准备牺牲一切的壮士一样;就和40年代时,那个不害怕被日本兵发现,坚持保留着自己福州人的传统的那个农名一样;就和那个,每日在茶室准备干盘面的那个叔叔一样,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养活自己糊口过生活,不是为了把自己家住生意继续发扬光大,而是为了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确保福州人的习俗不从这个世上绝种。他们这样,和自古以来成千上万个人一样,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把福州的习俗文化继续传给下一代,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身份,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我是福州人! 一次偶然的旅程,让我对福州印象完全改观。它不只是一个地方,它不只是一个文化,它不只是几道美食菜肴,它不只是一个语言,它不只是一个名字,福州,是一种精神,一个永远在人类躯体里活下去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