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记忆中的福州味道》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芷怡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雅芳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国民型) 《记忆中的福州味道》 生活例如一本书。我们生活的每个阶段被分为一章一章,每一行字都蕴含着我们长大时的内心感受和回忆。那些平凡的事只被记录成一个句子,或是草草带过;相反的,那些美好时刻或痛苦事件就会被写成几大段,似乎要让我们记得那些事带给我们的乐趣或教训。 而我最宝贵的那一章就是我幼时的那一章。小时候的记忆充满着婆婆煮的那清香的鼎边糊和街边小贩卖光餅的叫声。那一页页的书面散发着福州春天绽放的樱花的香味,清淡又舒缓人心。我还记得每一回等着外婆煮鼎边糊的时候,爷爷会背着我,到住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偶尔还会把落在地上的花瓣捡进口袋里,带回家给我收集和玩算数游戏。回到家就有香喷喷的鼎边糊好吃了。 我记忆中的福州人,都有着友善的面孔。路上的行人看到幼小的我,穿着粉红的外套,短嘟嘟的腿一拐拐地走路,都会露出笑容,笑得眼睛都不见。曾有一次,路边卖胡椒饼的阿姨递给了母亲两片刚炉的饼,说可以免还,当作我们母女俩的一种见面礼。母亲常开玩笑说,儿时我那胖胖的脸,帮助家人获得很多免费的小吃。印象中,我的邻居也很和蔼,尤其是隔壁老黄。老黄的屋后种了南瓜等蔬菜。他都会带去菜市卖,但每逢佳节时,老黄一定会送给婆婆一篮新鲜的蔬菜,情溢满人间。为了报答老黄,婆婆每次元宵都会给带上福州汤圆。老黄的妻子很早就过世了,孩子也很少回家探望他,所以婆婆都会带着我去敲老黄的门,再递给他一锅温温的福州汤圆。想起老黄少了一颗门牙但还是很慈祥的笑容,我心里也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外婆煮的汤圆的颜色都是她采了路边的植物染出来的,面团也是她费力搓的,搓得双手无力。我以前帮忙搓面团时,都以玩玩的态度,有事没事就拿面粉抹在母亲的衣服上。婆婆看到,不但不会责骂我,还陪我一起玩,把面粉涂在我的下巴,把我弄得像白须公。汤圆的汤,则是用了老黄的斑兰叶熬的,味道有着淡淡的香味,又不会刺激到舌头,喝了更是舒服。婆婆会端一碗汤圆在我前面,用汤匙舀起汤和一粒汤圆,吹了几下,再喂我。虽然每次咬进第一口一定是烫的,但是不会疼。反而,那种烫仿佛是婆婆对孙女的爱一样强大,让我窝心。 谁忘得了自己幼儿时吃的食物?婆婆那双布满粗茧的手可灵巧多了,福州的经典美食都煮得出来。婆婆的招牌是鼎边湖,煮出来的每一碗都很美味,弥漫着鱼味和胡椒味。婆婆也有一个规则,就是鼎边湖一定要盛着陶瓷的碗来吃,说是传统的吃法,话说这也会让鼎边湖的味道更好吃。儿时的我也不纠结原因,就照着婆婆的指示吃。婆婆的鼎边糊汤里,也是她亲手做的福州鱼丸。每次婆婆和母亲揉鱼丸时,我都会跑得远远,不喜欢那鱼腥味。那时,我小小的脑袋都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难闻的东西,可以煮起来却那么好吃。婆婆听了,就逗了我,说秘密材料是用了她对我的爱。也许婆婆的话也是真的,因为事隔如今,我还没吃到一碗跟婆婆的一样好吃的鼎边糊。 当年,我家外面有一个买光饼的摊子,小贩是一位安娣,对我一家人都很亲切。每天早上,母亲会撑着一把红色的雨伞,口袋里装着一个小小的钱包,都是碎钱,到那个摊子去。看到母亲时,安娣都会自动夹六片光饼,一定是刚出炉的,递给母亲。买了光饼的母亲也没有直接离开摊子,反而会呆一会儿,跟安娣聊天,谈乡村里的八卦。那安娣的消息可灵通,什么事情都懂。我啊,都会在牵着母亲的手,另一边握着一袋香喷喷的光饼,恨不得快点回家吃。安娣每次看到我开始不耐烦,双脚一直在原地踩,就会抚一抚我的头,露出牙齿,再递给我一颗糖。 安娣卖的光饼是她自己亲手做的,用的材料也不贵,可是味道比那些工厂卖的光饼香多了。咬进去,出来的先是热气,然后就尝到浓郁的面粉味。光饼是我小时候,心情有点闷就吃的食物,也是心情特好就一口气吞下五片的美食。现在,在本地吃光饼时,我也会想到安娣卖的光饼。光饼不只是福州的一种美食特色,它也是我童年的象征,属于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味道。 我记忆中,福州的味道就是清香的鼎边糊和淡淡的光饼和福州汤圆。长大了,我也忘不了那些陪伴着我成长的味道,那些熟悉又难以再闻到的味道。福州啊,谢谢你为我童年填满了美食的记忆,为我生活的那一章添加了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