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刚好十七》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刘家艳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雅芳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国民型) 《刚好十七》 终于,步入青春。 “是不是代表我不能再像从前那般玩乐了?”当时稚嫩的童音还萦绕在耳畔,从不曾散去。那是我对祖母说的最后一句话,而她只是勉强地牵嘴一笑,世界就从此失去了她。最终那句话还是如石沉大海般,至今毫无音讯。 走进老店屋楼上,回忆就肆意猖狂。转角的第一个房间是祖母专属的卧室。打开房门,只见除了一帧发黄泛白的合照,其余的角落都是空荡荡的一片。没有温度,没有气息,没有快乐。愈发叫人心碎。 “福州花海公园一日游”,相片背面潦草的字体让人回味无穷。祖母自小就不识字,每每都是我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认字、写字的。手中攥着照片才想起那是祖母和我第一次出游。出国的前一个星期,她反复地检查行李箱,开了拉链又关了回去,把东西拿了出来又摆了进去,生怕漏了什么似的;晚上更是不能停歇,在床铺上转辗反侧。后来我发现祖母的兴奋、不安并不是毫无理由的。 “第一次跟你一起旅行啊!”当时我的嘴角就和现在一样,都笑开了花。 一抵达福州,祖母便嚷着要到花海公园游玩。正值花开的盛季,遍地都是姹紫嫣红的花儿,形成了福州市名副其实的花海。祖母这个爱花使者更已将自己融入花海中,无法自拔。屋前后院的鲜花都是出自她手中骄傲的杰作。她待花有如命根子,偶尔会与它们瞎扯闲话,不怕没有话儿说,只怕什么都聊,每每都把吃晚饭的时间给忘了。 花海中那一簇簇的桃花、樱花、花菱草、马鞭草无一不芬芳迷人,醉人心脾,皆成为了公园里的焦点。唯独祖母却对毫不起眼的油菜花一见钟情,甚至还誉它们为花魁。就在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我们照相留念。 相片里头,祖母笑得星光灿烂。 后来再没有机会到福州花海去了,祖母便索性在家的后院种起了油菜花。不到几个星期,油菜花便零零星星地绽开了。偶尔闲来没事做,祖母就手圈着杯环,坐在屋檐底下品茶赏花。自从去了福州一趟,祖母便染上了啜茶的习惯。有次父亲就带了大小包的福州茉莉花茶叶回来,乐得祖母一时兴起就摘了几把油菜花下厨。那东西一放进油里便炸开了锅,在炒锅里嗞啦直响,让人听了垂涎都不止三尺。用筷子夹了放进嘴里,甘甜的菜味立刻在舌尖上散开来,我们在饭桌上吃得一屋子的香。 直到三月份,我踏上了十七岁的路,油菜花在此刻也开得正灿烂。终于明白为什么祖母偏爱油菜花了。它虽没有金麦那份谦虚,却不失向日葵的阳光气质,就像黄花闺女般,单纯可人。我圈着杯环,突然就想起了祖母也曾这样品茶赏花。 花团锦簇,茉莉茶香。 偶尔在街上游荡,荣记的老爷爷都会出来招待我进去。这老字号的名声算得上家喻户晓,卖的锅边糊更是让许多人慕名而来。起初对锅边糊的印象确实不好,主要是它看起来黏糊糊的,怎么能下得了口呢?后来在福州时,大街小巷的美食比比皆是,深扣祖母心弦的却只有锅边糊这道福州的风味小吃,人们也称它为鼎边糊。我也就在祖母的怂恿下吃了几口,才发现锅边糊像泥鳅般滑溜溜的,汤清不糊,清淡可口。那时,店里的老板看见我们这些外地人点了锅边糊,更是一个劲儿地夸,祖母也就抓准时机探老板的口风,想知道制作锅边糊的方法。回到家里,祖母便在厨房里折腾起来。 直到她学会做锅边糊。 忙不过来时,我便在一旁帮她准备佐料。撒下芹菜、葱、虾皮和香菇,锅边糊就可以端上饭桌了。“太咸了,”祖母摇着头,失望透了。虽说是咸了点,却不失福州的味道,我也渐渐爱上了这道小吃。 晨曦初现,我又能闻到“糊”味儿了。配上三角糕,油条和虾酥,我对锅边糊的喜爱又比昨天多了一些。这样的一道小吃,一直吃到祖母离开我的世界。因为怕经常想起祖母,我们家再吃不到油菜花,再也不常去荣记那儿了。 直到我十七那年回到了老店屋楼上,才想起我和祖母在福州的日子。祖母本身就是个福州人,我骨子里也流淌着福州的血,这使我爱上了福州的一切一切。走到楼梯口,我又看见了荣记里的老爷爷了。点了一碟炒油菜花和锅边糊,我再也无法抗拒福州的味道。 今年我们家重新吃起了油菜花和锅边糊,即使经常想起祖母,但不再心痛。 这年,我刚好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