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对“福州”的印象》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振瑞 年龄:17岁(男)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雅芳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国民型) 《我对“福州”的印象》 我和外婆时常聊天。在偶然的一次聊天中,我们聊到了家乡——砂拉越。聊到了家乡,免不有许许多多的赞美声。是啊,砂拉越的确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这里,大自然充分显现的美,与其它地区的高楼大厦的繁华相比,丝毫不逊色。纵观大自然,这儿的人们所持有的文化与特色,也是非常的特殊的。而在这一次与外婆的交谈中,外婆也毫不吝啬的与我分享她的籍贯——福州祖籍。 外婆来自中国大陆,下南洋之后到了砂拉越福州人聚集地——诗巫生活。外婆说,直至今时今日,诗巫的华裔人口依然由福州人占大多数,超过十万,遥遥领先于其他籍贯。也因此,诗巫时常被砂州人,乃至全马人冠上“新福州”的称号。虽然如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因素,大批的美里与诗巫人纷纷拥入首府古晋,而这一大批人当中,也包括了当地的福州人。因此,砂拉越的福州人不再是聚集于诗巫而已,而是遍布了整个砂州。如今,古晋福州人不再“稀缺”,除了日常不时“遇见”福州话,福州美食的普及化也可见一般。早期,福州人主要定居于拉让江流域,大多数是从事农耕业,而拉让江流域及巴南河一带都有他们的垦场。他们大都从事橡胶与胡椒种植。 整体介绍了砂拉越的福州人口后,外婆便把话题转向了福州美食。说到福州美食,肯定少不了干盘面。福州干盘面基本上有原味,酱油的,酱油加辣,原味加辣四种选择。传统的干盘面是使用干捞的烹调方式,而现在有些咖啡店也有炒干盘面,完美地展现出了同一类的食物却有不同的烹饪方法。根据外婆,在砂拉越,干盘面通常都是配云吞吃,因此这儿的小贩在卖干盘面时,都索性也卖云吞,以吸引客人的注意以及增加自己的卖点。说完干盘面后,聊到福州食物,怎能少了鼎边糊呢?外婆说,鼎边糊是福州人的代表食物之一。或许人们对这个美食感到陌生,但其实若不是外婆今天跟我解释,我还真的不知道原来鼎边糊是福州人的美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我也觉得很有趣。在外婆的一番耐心的讲解下,一向在烹饪界是个井底之蛙的我,总算也理解个透彻了。鼎在福州话里就是锅的意思,所以鼎边糊就是锅边糊。鼎边糊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将米浆淋在锅边,然后等干了再用铲子将米糊刮入锅中的汤底,就是一碗鼎边糊了。好了,说了那么多正餐,当然不能忽略了福州的特色小吃,那就是——光饼。光饼是一种无酵饼。至今都还能在诗巫看到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将一片片的光饼贴在窖炉内烘烤。空的光饼最爽口。如今,光饼已经走入“潮流”,配上肉馅炸来吃。外婆还说现在更有人在光饼上淋上汤汁来吃。 说完了美食,外婆便与我说说福州人的文化。这就包括了福州人独有的婚礼仪式。在婚礼进行时,福州人从不马虎。接亲当天,双方都必须吃福州面线(平安面),以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平平安安。外婆说,这是福州人在婚礼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在传统的婚礼上,成婚当天,男方必须携带一对公鸡到女方家,女方则必须用一只母鸡与其交换一只公鸡,婚礼才算完美。说到这里,外婆忍不住感叹,现代的福州人结婚由于要跟的上潮流,因此渐渐把这些传统习俗给忽略了,一切从简。她认为,这些特别的文化习俗应该继续传承,而不是像现代人所说的,受不住岁月的洗礼,而轻易地被时代淘汰。 听完了外婆的故事后,我顿时醒悟,原来自己对于身边的事物并没有多加留意与观察,尤其连自己亲人的籍贯文化都不了解,这让我对自己有点的小失望。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去了解砂拉越的独有的文化习俗,不止华族的各种籍贯,而是包括其他友族的,以确保外婆所担心的文化流失不会一直上演,同时也确保这些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