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鼎边糊》 作文类别:征文 作者:陈姙谕 年龄:10 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谢蕊蕊 选送单位:尚文公学 鼎边糊 记得小的时候,看到老奶奶用勺子把一种黏糊糊的浓浆摊在锅边, 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高汤中。高汤里早已加入墨鱼、鱼丸、木耳、金针、青葱和一些调味料熬制而成。奶奶说这鼎边糊伴随着她儿时的记忆,虽然 来到我们这一代在熬制高汤方面已经经过些许简化改良。因为过去,鼎边糊(锅边糊)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并加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作佐料。但是,每一回把鼎边糊送入口里的那一刻。心里总是怀着 那份温馨和感动。 鼎边糊是一种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后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高汤中,煮制而成的一道美食。鼎边糊看似制作简单,但主要还是得看制作师傅的手艺。福州人在吃方面很讲究,煮面,煮粉都讲究一个汤头,好的汤头是美食成功的一半,因此,鼎边糊自然也讲究一个汤头,鼎边糊的低汤一般是采用大骨熬制成的高汤,加上新鲜的海鲜。接着淋浆手法必须快而薄。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鼎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最后就将半熟后铲入高汤里。一碗好吃的海鲜鼎边糊, 味道鲜美,搭上炸得酥脆的虾酥,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在福建鼎边糊是一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吃。一碗鼎边糊,承载着每个福州人儿时记忆的一道福州美食,你吃过吗? 鼎在福州话里就是锅的意思,鼎边糊就是指锅边的糊的意思。因此鼎边糊也俗称“锅边糊”。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已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和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成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只听见“鼎边糊”三个字,即会绪起思乡情结,成为出门在外的福州游子念念不忘的味道。一碗热腾腾的鼎边糊加上两块虾酥,或者一根油条,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了一份温馨的的回味。不说您不知,鼎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如今,食品店里还有袋装的“鼎边糊”出售,可以随时煮食。对于鼎边糊,与其说是一种嗜好或习惯,不如说是一种情怀。 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敌军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 敌军,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 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 敌军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 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饱饱再去打仗 。最终,大伙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熬制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敌军全部消灭。“过夏”吃鼎边糊, 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