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寻根之旅》 作品类别:绘画 姓名:包承希 年龄:12岁 国别(地区):马来西亚 选送单位:砂拉越古晋中华小学第六校 指导老师:王美燕 寻根之旅 “语言是民族的灵魂”这句至理名言说得一点也没错。无论你身在何方,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就如有福州人的地方你就会听到他们以福州话亲切地交谈一般。我班主任的故乡也在福州,她告诉我福州人在见面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吃饱了吗?”这足以显示福州同胞互相关怀之亲情随处可见。我是个只会说几句简单福州话的“福州人”,这是我自小没有和长辈们生活在一起,缺乏学习机会的缘故。在家里,我和父母常用华语来沟通,因此福州话在我的认知里几乎为零,这无疑是我心中的小遗憾。偶尔随父母回乡,曾祖母看见我时,都会用福州话跟我沟通,但是我只能点头如捣蒜的来回应她。当我听不懂的时候,就会用眼神向爸爸求救,这时我的爸爸就是我的英雄,因为他总能适时为我解除窘境。爷爷对我讲过福州有十邑——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和平潭。我们是福州屏南人。 曾祖母经常念叨我爸爸要教我和弟弟讲福州话,因为根不可断。爸爸给曾祖母念叨怕了, 就决定付诸行动不再跟我们纸上谈兵。趁着2018 年的农历新年,带我们一家人踏上寻根之旅回到福州探亲。首先, 我们先去探望九十三岁高龄的曾叔父。他不仅殷勤地招待我们还煮了他的拿手好菜——福州面线、米时及粉干蛋等当地的传统食物来宴请我们。每一道菜里蕴含着浓浓的情谊,曾叔父还耐心地为我一一介绍每道福州菜的典故及寓意。舌尖上的美食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这种文化与爱的传承美食真让我回味无穷。 对福州人而言,面线是福州人的“喜面”。无论是节庆或者招待亲朋好友,福州面线都是桌面上必备佳肴。鸡汤面线伴着自酿香醇的红酒,迎面而来的香味,顿时让我垂涎三尺。饭后,我跟着曾叔父到后院学习酿葡萄酒的方法。曾叔父院子里种了两棵葡萄树,一串串葡萄垂挂在树上,果实累累,煞是好看。每年葡萄的产量丰盛,所以曾叔父就自酿葡萄酒。他酿的葡萄酒香甜可口,是村里首屈一指的葡萄酒。扑鼻而来的葡萄香,让我忍不住偷偷用我的手指头沾了沾爸爸杯里的葡萄酒。嗯,果然葡萄的清香及甜甜的味道环绕在舌尖,久久不散。 话家常时,我也趁机向爸爸讨教关于福州人南迁的历史。爸爸说黄乃裳在1898年戊戍变法后,发现福建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于是便计划着下南洋寻觅可以移民垦殖的地方。1900 年,黄乃裳选定诗巫的新珠山作为垦区,开垦拉让江两岸。1901-1902 年,黄乃裳三次共招募 1118 名垦荒者到达诗巫,命名诗巫为“新福州”。诗巫的福州后辈为了纪念这位开港先驱及他的丰功伟绩,便在诗巫创办了黄乃裳中学也建立了一座黄乃裳纪念公园。这位伟大的华侨领袖体现了福州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真让人敬仰。我和弟弟侧耳聆听曾叔父和爸爸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先辈们下南洋的光辉事迹,顿时对福州人外迁一事有了新的认知。 第二天,爸爸带我们去参观万安桥又称“彩虹桥”。据说这座桥不耗一钉一铆便建成,工艺巧夺天工,坚固异常。这座桥被建于宋朝,距今已有 927 年的历史。万安桥全桥长 98.2 米,宽 4.7 米,是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于 2006 年 5 月 25 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酷地是于 2012 年 11 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于河的两岸是一条自然横贯两岸的青石所以水清澈投底,使得附近景色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 爸爸带我们到包氏祠堂。途经一座小学,曾叔父自豪的对我说他曾经在那所小学任职校长。我顿时觉得无比的骄傲,远在他乡的曾叔父竟然也非泛泛之辈,值得敬佩。谈笑间我们来到了包氏祠堂。我们虽然不是包拯的后代,但是基于先辈们敬畏及爱戴包拯的铁面无私及清廉公正,所以把包拯的家训刻在包氏祠堂的围墙上以提醒包家子孙时刻遵行包拯的教诲。 寻根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就得去到先辈长眠的地方缅怀及祭拜。在那里,曾叔父为我们讲述着高祖事迹。高祖是一位非常顾家和负责任的人。高祖拼搏的精神和对社会的贡献让我很敬佩。同时,爷爷也告诉我要饮水思源,当年曾祖父虽然外迁南下,仍然时时把钱汇回家乡帮补家用。我也立定心志要遵随爷爷的教诲,除了要饮水思源也应该实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第三天,我们告别了曾叔父一家,便依依不舍踏上了归途,三天两夜的旅途就这样充实又愉快的结束了。我希望我还能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福州的历史。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这次的寻根之旅让我领悟到身为福州人的我们应该不留余力地继续将福州文化发扬光大,让它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