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小时候我印象中的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赖意云 年龄:13岁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公教中学 指导老师:朱尧睿 小时候我印象中的福州 从小,我都会拉着小伙伴跟我一起坐在公园听爷爷奶奶讲故事。那时爷爷奶奶经常跟我说,他们印象中的福州是什么样子。 说到福州,爷爷奶奶最常提到的就是马来西亚砂拉越的一个城市——诗巫。人们习惯称诗巫为“新福州”,其原因是因为这里的人将福州的文化保留了下来,且这里的居民大多是福州人,说着一口流利的福州话。他们还将福州的文化遗产保留在了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在由“福州公会”在管理。 说着说着,他们提到了一个对诗巫来说有名的人物———黄乃裳。黄乃裳,享年96岁,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49岁的黄乃裳遭清政府通缉,返回福建。他发现福建人民生活困难,便计划前往南洋寻觅可以垦殖的地方。而在1901到1902年,黄乃裳先后3次共招募1118名垦荒者到达诗巫,命名诗巫为“新福州”。当年垦荒者在南洋的生活非常艰辛,除了开垦外,他们也必须种植农作物,如稻米和番薯来维持生活。在先贤的领导下,福州人展现了拼搏耐劳的精神,将荒山野林的诗巫发展成现在繁荣的市镇。 每当听完爷爷奶奶说的故事后,都会带我们去吃好吃的福州美食。在一条街道中,爷爷奶奶选定了一个位置,爷爷奶奶吃着夹着肉的光饼,它夹着很多的肉,这让本就爱吃肉的我也想吃。说到美食,必不可少的就是著名的干盘面 。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福州食物之一,在面上放些许的猪油,撒上葱花,放上素肉,将它们拌一拌放进嘴里,那味道简直太喜欢了。 大概在我十岁时,父母曾经带我前往中国福州。到达那里,我被那江山如画的风景给迷住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决定带我们前往福州一个著名的景点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内的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开支商业的源头。它起源于晋朝,成就于唐朝五代,一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古老的反向格局至今基本保留。那里的美食应有尽有,尤其在傍晚太阳下山的黄昏,我都不舍得离开了,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个街道真的是太美了。听说,三坊七巷也是历史名人故居云集,有林则徐、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琛、邓拓、严复、沈葆桢等,这也让三坊七巷被誉为中国历史街坊唯一的活化石。其中三坊七巷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名人是林则徐。爷爷给我科普了关于林则徐禁烟的历史,林则徐曾经作为钦差大臣,他曾经提出了六点方案,包括销毁烟枪烟具、在限期内改造烟民、惩治本国鸦片商贩和吸食者。他对禁烟的行动给予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福州人也有些有趣的习俗,比如福州人都会拿鸭蛋来招待客人,因为他们认为鸭蛋是有营养的食物。而且,福州人也会拿面线招待客人或庆祝生日。其实在中国民间,汉族历来就有生日吃长寿面的习俗 ,相传与汉武帝有关,长寿面主料为高筋粉,配以各种调料,代表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这是因为面条的形状又长又瘦,谐音就是长寿,寓意着长命百岁的意思,因此这个面又被称为“长寿面”。 去福州旅游的时候,我们拜访了一个名为永泰的县,当时爷爷便给我科普了什么是“十邑”。“十邑”指的是福州十邑旧制福建福州府所辖十个县,即: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平潭,这十个县通行闽东语也就是所谓的福州话,同属于福州文化圈,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认为自己是福州人,这种认同感在海外十邑籍的华侨、华人中尤为显著,即使在福州市辖境变迁以后,古田和屏南籍的华人仍认同自己为福州十邑人。 当时的我对福州的宗教感到好奇,于是便问了爷爷,而爷爷就告诉我,福州并不是只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福州的宗教有哪些呢 ?福州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是全国、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依法登记的市级宗教团体有5个,名为福州市佛教协会、福州市道教协会、福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福州市基督教协会、福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全市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281处。 在一旁听着的爸爸,他看到我求学的样子,也顺其自然的和我说起了关于福州的历史,我立即来了兴致,专心地听爸爸给我科普。爸爸科普后我才知道,福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也就是新石器文化时期。 秦朝时期郡治,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 后来,晋朝的“八姓入闽”和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 结合那次旅游和小时候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故事,现在的我虽然对于福州的印象并没有特别地深刻,但我希望长大成人后还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关于福州的文化,好让我可以宣扬福州的文化,并且告诉其他人,福州并不会比其他任何文化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