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媒体关注 > 正文
厦门旅游四十年系列报道 | 第一集《海峡旅游》
2021-12-31 10:12:00   来源:厦门旅游网  责任编辑:刘畅

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

40年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

40年灿烂辉煌,40年春华秋实

从对台前线到经济特区

从滨海小城到海上花园

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到全球最佳休闲旅游浪漫地

请收听厦门旅游四十年系列报道

辉煌四十年,启航新时代

作为一个年旅游人数近8000万、旅游会展收入1400多亿的著名旅游城市,我们很难想象1978年的厦门,全市只有1家旅行社,主要开放的景区只有鼓浪屿、厦门园林植物园、南普陀寺、集美学村、华侨博物馆等不超过10处;能够接待的宾馆也只有华侨大酒店、厦门宾馆、厦门市政府第二招待所也就是后来的鹭江宾馆等3家。

然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厦门市旅游业开始迅速起步。

♢1982年4月,厦门市成立旅游局,承担对旅游系统直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垂直领导和旅游行业管理的双重职责;

♢1984年,胡里山炮台由军事单位借给厦门市旅游局直接管理并对游客开放;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鼓浪屿—万石山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1983开始,先后成立了厦门中国国际旅行社、厦门中国青年旅行社、厦门市旅游总公司、厦门海外旅游公司等国有骨干旅行社,新建了悦华酒店、海景大酒店、湖滨饭店、东南亚大酒店、碧宫酒店等一批新型酒店。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主任陈桂林谈当年的旅游建设

(被采访者)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20世纪80年代,厦门接待境外游客人次和旅游创汇数分别以每年26%和30%的速度跨速增长,来自海外的外国游客来了,香港澳门的同胞回来了,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同胞回来了,更重要的是1987年后,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台湾同胞也开始回来了。1981年,一首曲《鼓浪屿之波》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歌声唱出了厦台两地的一衣带水之情,也成为厦门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

从两岸开放初期的老兵回乡探亲开始,到后来台湾同胞纷纷回乡寻根祭祖,以及再后来台湾同胞回大陆的宗教朝圣旅游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度假游、商务考察游,因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这传统的“五缘”优势,厦门一直是大陆年接待台胞过夜数和大陆居民赴台游经由口岸人数最多的城市。

随着2001年“太武号”“浯江号”两艘客轮,从金门料罗港抵达厦门和平码头以及“鼓浪屿号”直航金门,厦门和金门之间的“小三通”成为两岸人员往来最便捷的“黄金通道”。厦金直航第一年客流量2万余人次,开通第4年客流就破50万人次;从场地窄小的和平码头,到全新启用的东渡邮轮中心码头,再到客运能力不断升级的五通客运码头;从每日36个固定航班“公交化”运输到不断完善的海空联运服务,不断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服务和不时推出的利好政策,助力这条航线越来越热,客流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累计运送旅客1612.6万人次。盈盈一水间,两岸往来忙,如今的厦金航线使得两岸的同胞“像串门一样方便,像回家一样亲切”。

▲元翔(厦门)海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金狮

(被采访者)

在全力接待台湾同胞的同时,厦门的对台旅游合作开始以推进双向旅游工作为重点。1997年8月,厦门成为大陆可为入境台胞落地办证和落地签注的4个城市之一;2004年12月,福建居民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工作正式启动,为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摸索了经验。同时,闽粤赣十三市、闽西南四市区域旅游合作也开始全面起步。在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的今天,很多游客选择经由厦门游走两岸,从厦门进大陆,或经厦门入宝岛,厦门成为两岸旅游的重要枢纽城市,这不仅得益于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得益于厦门具备了大陆对台最多元的立体交通网络: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运线路,厦门直飞台北、台中、高雄航线空中直航线路,厦门—台湾本岛之间的邮轮和“中远之星”客滚船的海上直航线路,三大交通体系的成熟完善,为打造海峡旅游品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