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集美区两岸研学体验营的营员在体验特色研学课程。 东南网7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黄星榕 记者 田圆 文/图)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内,来自厦门海沧某中学的170多名中学生正在体验翻拍经典剧目《爱情公寓》。借此机会,该校学生张雅琳(化名)体验了一回当导演的滋味。从组员分工、角色分配,再到剧本敲定,亲历了一遍拍摄流程后,她感慨:“之前我就一直向往加入影视行业,但自己体验后发现,拍出一个短片并非易事。” 不囿于书本,不桎于课堂。暑期已至,厦门的研学市场热辣滚烫,形式各异、内涵丰富的研学产品遍地开花。 场景持续上新 从2022年进入影视研学赛道至今,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已接待了来自省内外30余所中小学及高校的学生。研学一次的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寒暑期档训练营达7天,内容包括影视长廊参观学习、剧本创作、演技磨炼、实景影棚拍摄等。 夏超杰是这170多名中学生的带队老师,他表示,影视行业在高中生群体中很受欢迎,但是学生们鲜有机会参与到影视制作中。“影视研学对学生们而言更像是一次职业体验,不仅能让他们了解更多影视背后的故事,也能尽早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做规划。” “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和场景实训等模式,来研学的学生们可以深度体验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灯光、录音等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研学项目负责人陈惠妍表示,未来,还将与省外的影视基地合作联动,开展不同主题的影视游学营活动。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的影视主题研学游、走入厦门地铁驾驶舱和检修库的“职业实地游”、深入同安田间地头的“采摘游”……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供给侧的创新发力。在厦门,不少市场主体将自身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课程中,推出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研学产品。 位于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内的集美两岸研学交流中心主要负责为集美研学产业提供专业的研学交流接待、研学活动策划、研学品牌推广,以及为研学单元、课程、导师提供全流程服务。 “与一般的旅游相比,研学旅行并不是一场能说走就走的旅行,涉及课程设置、路线安排等因素。”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的运营方、厦门万千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婷告诉记者,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客户群体对研学的要求也在提升,“比如这一两年来,一些研学基地在咨询课程设计时,就要求加入更多‘文化’相关的内容”。 不久前,“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2024年集美区两岸研学体验营迎来第8个年头。在4天3夜的研学之旅中,包含110名台胞在内的150名两岸营员,共同品味闽南乡厨打造的流水席,合力在龙舟池上劈波斩浪……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增进了情感。 陈亚婷说,以此次两岸研学体验营为例,他们发挥集美区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层的特点,量身定制了“闽台文化融合”“集美学村”“五育并举”“五育五美话成长”等4条研学路线。 “今年,我们公司将重点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陈嘉庚150周年诞辰等主题进行课程开发,为研学基地和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陈亚婷说。 回归教育本质 携程集团近日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产品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产品订单同比增长七成。 两岸融合、自然探索、劳动素养、职涯体验、综合素养、城市游学……从“旅”到“研”,由“游”至“学”,“教育”与“旅行”并重的特征,也决定了研学游的对象范围并非仅局限于中小学生,而是适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每一个人。 “过去学生们来研学,以‘体验’为主,现在更多的是‘深度游’,除了看和听,大家更希望可以沉浸式体验,比如引入非遗项目、科学实验等。”不少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负责人表示,深度研学越来越受欢迎,“研有所学”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研学课程时的考量标准。 正因如此,更多市场主体聚焦“学”和“研”,在研学产品策划、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旅游市场推广、研学旅游管理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为“研学+”带来更多可能。海沧沧江研学基地结合海沧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战略性产业,在满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需要的同时,通过设置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实践活动,打造“小小科学城”,开发高辨识度研学课程,打响海沧研学品牌。 当前,各部门也在积极规范研学市场准入门槛,引导研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厦门市为例,教育部门、文旅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等齐抓共管,针对研学游特点,加强对所涉及的酒店住宿、交通等相关产品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文旅资源,主动开发本地精品基地和路线,将分散的景点、企业串联成线,推动研学从“在玩中学”向研学实践教育方向发展。 记者手记 研学“热”也需“冷”思考 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黄星榕 记者 田圆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研学”相关企业有2.87万家;2023年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加速了行业业态升温。然而,种种乱象让不断走俏的研学热变了味:“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研学市场上“过度商业化”“游而不学”的现象,让研学回归教育本质?对于家长而言,在报名前可以多了解相关的研学产品和主题内容,不一味跟风追求“贵价”的名头,而是从孩子的年龄段、兴趣、性格等因素出发,选择合适的研学产品;研学机构应把好“内容关”,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研学旅游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社会的多方力量应该合力共为,用高标准、严要求倒逼研学旅行行业走上长远、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让学子们“游有所学”“学有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