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名词解释
1.资源节约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为主要内容,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3."多予少取放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多予"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实行支农的财政政策和利农的金融政策;"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逐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造为城乡间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的平等环境。
4.农业产业化强龙带动工程:依托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特色农产品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5.氨合成钌催化剂:生产合成氨需要催化剂,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用铁作为催化剂,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发明用钌作为催化剂,可明显提高氨合成率,降低能耗。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二代氨合成钌催化剂,是福建省和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使用该技术可提高氨合成能力43-51%,能耗降低25%,产量提高40%以上,其性能已达到国际水平。
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从2005年开始,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广大乡村培育"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7."沃土工程":是指通过对土、水、肥三个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农用土壤肥力的精培,水、肥调控的精准,并通过建立健全土壤农化监测体系,提高土壤、肥料和植物的测试能力,从而使农业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2003-2010年我省要建设四万多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每年要完成5000公里道路硬化任务,确保全省每个建制村有一条硬化公路通往乡镇或主要干线。
9.水利"六千"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千万亩节水工程、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千公里河道清水工程、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10.造福工程:对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造福工程",每年搬迁2万人以上,五年搬迁10万人以上。
11.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开展以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每年治理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到2010年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村镇垃圾治理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