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既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又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近年来,福建在推进海西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思路还可以再开阔一些。建议做好三篇文章:
首先,要做好福建的文章。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跨行政边界的经济区,它类似于一个右向的等边三角形,上边是 长三角,下边是珠三角,右边是台湾。纵观国内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云南欧亚大陆桥经济区等,以及国外的北美自由贸易经济区、欧盟自由贸易区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区中都有一个核心的经济主体,对经济区的发展起到带动、联动、整合的作用,而且这个起核心作用的经济体,基本上都是区域内的强势经济体。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是主体、核心,但与其他经济区不同,福建这个核心区至今还不是一个强势的带动体。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长三角、珠三角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台湾则处在更高水平的阶段,而福建基本上是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南、北两头有相当的差距。因此,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有很大魄力的。当然,这里也就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不是一个强势的带动,那么它如何起到像上海对长三角、广州对珠三角那样的龙头作用,真正实现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带动、联动、整合?经济区的非强势经济体不是不可以带动、联动、整合,但是在战略思路、发展路径、对策措施上,肯定与强势经济体不一样。所以,福建要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在经济区中所处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实现南接、北连、东引、西进。
其次,要做好东岸的文章。福建做好海峡东岸的文章有很多潜在优势,包括地缘的、经济的、人文的、历史的,但潜在优势与现实优势之间还有差距。从东岸来讲,其发展的策划者、设计者以及投资者,他们从东向西看,看到的绝不仅仅是福建,他们希望有更广阔的西岸,那样对他们的发展才有更大的好处。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应想更多的办法,才能把东岸这些可利用的资源、资本、资金吸引过来。
第三,要做好工业化的文章。当前,福建工业化的态势很好,很多地方在连片开发,热火朝天。但这有些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珠三角。应注重汲取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的好经验,同时又要尽力避免粗放工业化的历史教训,比如要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大力提升工业化的内涵。
总之,我们是在很特殊的条件下,与别的经济区发展不太一样的情况下,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今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探索,解放思想,摸索出一条和国内所有的经济区都不一样的模式。(韩 康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2008-07-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