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 海西作证 > 正文
福州:从"纸褙城市"到滨海新城
m.folksfolks.com 2009-04-23 14:26   卢雅 林丽明 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滔滔闽江,记录着榕城的沧桑巨变;三山两塔,见证着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改革开放前,福州市最高的建筑是7层的邮电大楼,城内木屋毗连,夏不防暑,冬不御寒,人称“纸褙的福州城”。短短30载,这里已崛起一座海峡西岸现代化生态型宜居滨海城市。

“棚屋区”变身花园社区

闽江奔流,江风浩荡。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任采购部经理的王德发总爱开着他的白色轿车在福州江滨大道上兜风。

“全长26.2公里的江滨大道集观光、旅游、休闲、防洪于一体,成为福州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如今,王德发住在福州台江亚峰新区一套宽敞的住宅内,而他那位于闽江边帮洲的祖屋,则在福州旧房改造的进程中消失了。

今年52岁的王德发的另一个身份是台江万友消防队队长。“旧时福州的民居多用木板构成,当地人称‘柴埕屋’,那时的装修,也往往是在木板上糊上一层纸。怕风、怕雨、怕火,真是纸褙的房子。”

“纸褙的福州城”火灾频繁,在台江一带,一些热心人士出面组织了“救火会”,王德发的父亲曾是“救火会”的成员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福州组建了第一家房地产企业——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开发了王庄、洋下、浦下等住宅新区,新建了一批商品房、过渡房和拆迁安置房,安置和疏散了一批城区居民。

1985年,福州旧城改造从零星改造转向成片开发,至上世纪末,全市先后改造棚屋区和居民住宅小区500多片,新建住宅1000多万平方米。

从2000年起,福州再次掀起大规模改造棚屋区的热潮。在苍霞、中亭街、上渡、洋洽、安平、菖蒲等地进行大面积旧城改造,上万户市民告别了低矮阴潮、简陋不堪的故居,带着美好的梦想走入新世纪。福州市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的不足4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如今, 搬到亚峰社区的万友消防队虽还存在,但只是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在王德发四室两厅150多平方米的家中,窗明几净,电脑、音响、空调、沙发、电视机一应俱全。王德发历数变化:从蜂窝煤到煤气管道,从公共澡堂到整体浴室,从35厘米彩电到液晶大背投……

与王德发一样,从原先的棚户区搬到亚峰社区的有1200多户群众。“这是福州第一个社区,2002年还被评为全国模范社区。”在亚峰社区内,林木葱茏,绿草茵茵。社区公园内,健身长廊、露天音乐厅、亭台楼阁、长椅短凳应有尽有,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种健身和娱乐活动,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靓丽了!”王德发由衷感叹道。


责任编辑:林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