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沿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步前行
碧海之滨,观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国森林资源第七次连续清查测算显示,福建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29%,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名列全国首位。海峡西岸,是祖国大陆最绿的地方!
然而,深浓的绿色,如何告别伴生的贫困,却是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海峡西岸以制度创新,闯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山到户、还林于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商品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之后,福建省植树造林总面积已连续四年超过200万亩;同时,全省林业总产值不断攀升,2008年达到132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沿闽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两岸郁郁葱葱。这条福建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一半,发源于经济欠发达的武夷山脉。为了护住闽江,2007年起,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两岸众多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农定期领取的公益林补偿金中,有一部分来自闽江下游城市的“腰包”。同时,福建对全省4226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机制改革。“谁受益,谁出钱”、“谁管护,谁受益”,这两大新机制,带来生态良性循环。“山川秀美水为证”,福建12条主要河流水质连年保持为优,2008年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6.4%,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明显优于全国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战略中,“生态文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显著标志。”福建要以生态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闽北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脉脚下,年肉鸡饲养能力超过5000万只的福建圣农集团,一座以鸡粪为原料的发电站刚刚投产。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介绍,鸡粪可制生物有机肥、可发电,鸡毛、鸡肠等废弃物可制作高蛋白质的鱼饲料……“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条循环经济链。”
如今,林业、茶业、花卉和生态养殖等成为福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有力引擎。在海西各地一年一度举办的林业博览会、茶业博览会、花卉博览会,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农业盛会。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条路上的“绿色抉择”更多更难。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如今,福建各地正掀起“环评风”,严格产业环保准入,把环评作为市场准入重要门槛,让更多“绿色”项目落地。环评不过关的污染项目,经济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批准用地,金融部门停止信贷,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福州市近年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423项,环评执行率100%,100多个建设项目因选址不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被否决。
- 2009-05-27海西效应彰显 浙资潮涌南平
- 2009-05-27刘延东:把海西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 2009-05-26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海西建设
- 2009-05-26构建海西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 2009-05-25畅谈海西战略 期待家乡腾飞
- 2009-05-23涵江区精心打造海西电子城
- 2009-05-22袁荣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
- 2009-05-21搭海西快铁 细品丽水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