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徐言欢:为人民送去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
m.folksfolks.com 2009-08-21 20:23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改革开放给我国城乡带来巨大的变化,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日俱增,但是刚摆脱物质贫困的农民,却难以摆脱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愚昧的锁链。许多农村迷信活动十分猖獗,名目五花八门,有跳神弄鬼、看命问卜、测字相面、察看“风水”等等,一些神棍巫婆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就在这时,省委决定在全省城乡开展“五提倡、五反对”活动,“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是其中重要内容。为贯彻省委这个决定,报社编委会决定在《科学与技术》专刊上增辟《学科学破迷信》专栏,有针对性地加强科学普及宣传,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社会风气。《科学与技术》从1978年10月开始,先后发表了《畸形儿与“鬼胎”》、《怪胎不怪》、《近亲结婚的危害》、《“神签”是骗人的工具》、《古尸的秘密》、《雷击是一种触电》、《不信“风水”信科学》、《“鬼迷路”是怎么回事》等科普文章。这些科普文章,针对性强,又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读者爱读,社会效果很好。许多地区的科普刊物和科普画廊、黑板报都加以转载。1983年5月,全国科普作协在贵阳召开全国医学科普编辑座谈会,本报《科学与技术》专刊编辑在会上作了《福建日报〈科学与技术〉专刊增辟“学科学破迷信”的经验与体会》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这些科普短文经《福建日报》与福建省科协编成《学科学破迷信》小册子,于1989年向全省城乡发行。小册子集纳了45篇科普文章,为了区分迷信与宗教活动的界限,还转载了《半月谈》杂志的《神话与迷信》、《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的区别》的文章。全册共三万余字,成为一本向广大群众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树立崇高科学思想的好教材。《科学与技术》连续编发354期,于1991年11月停刊。之后,科学与技术的稿件分别安排在有关版面上。

回顾《科学与技术》的办刊历程,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办好科普刊物的关键。我在创办专刊早期,感到信心不足,怕办不好。经过一段编辑实践,省科协和省科普作协极力帮助,大力组织作者队伍,并经自己刻苦学习,逐步走出路子来。1983年全国科普编辑记者学习班在北京举办,我有幸参加培训,听到全国科普专家讲课,课程内容十分切合自己需要,大大提高了办好专刊的信心。我从思想上认识到办好科普专刊是肩负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普刊物质量的好坏。因此,我把科普专家的许多宝贵经验,带到工作岗位上,认真实践,立志把专刊办好。我首先向读者、作者写信,普遍征求意见和选题,了解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选题规划,并向编委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由于选题切合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稿件内容深受读者欢迎。

建立一支有老专家参加的作者队伍,这也是办好专刊的重要保证。我们注意组织各部门专家学者参加科普创作,经常上门求教,请专家帮助审稿,为科学性把关。有时在各专门学会召开座谈会时,与作者面谈组稿。这些专家学者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中的各种科技问题了如指掌,写起文章来有血有肉,通俗生动,十分适合群众的迫切需求。在办刊中,我们总共拥有科普作者百余人,其中仅医药卫生方面作者就有一半左右。他们分布在全省城乡各个科研单位,高、中等院校以及各基层单位。有了这样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写”的队伍,我们需要什么稿件,就能有求必应。作者发来的稿件都很实在,内容有的放矢,通俗易懂,我们只需在文字上稍作修饰就可发表,稿件质量有了保证。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