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和谐家庭 > 正文
三言两语足传情
m.folksfolks.com 2009-10-23 11:32  巫林亮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端午节前2天,父亲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回家过节,我满口答应。几句话后,电话就挂了。每次与父亲通话都不会超过30秒,但就这三言两语,却是我曾经20多年来的奢望。

因“文革”而固守田间的父亲,渴望我能圆他的大学夙愿。他从小对我异常苛刻,纵然我成绩优异,还是横竖看不顺眼:成绩好时,说村里凤凰不如城里鸡;成绩差时,就要“棍棒出孝子”。“高压”下,我只能战战兢兢,叛逆的种子深植心田:我不愿和父亲说话,甚至不愿和父亲一起吃饭,他在我躲。

命运总爱戏弄人。重点大学在望的我,却只考上师专,毕业后,回到家门口中学任教,与父亲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我一个月工资300多元,柴米油盐,人情世故,冷不防又来几张“红色罚款单”,实是入不敷出,只有不时偷偷向母亲借。“吃皇粮的不如耕田的”,父亲对我横眉冷对,逢人便说,前世欠我的,今世我来专敲他骨髓。

家离学校只有咫尺,但我一般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在确保父亲不在家时。可是,我又不能不回家,因为家里宽敞,还可大声叫嚷,正适合我那一帮初出茅庐的同事聚会。父亲虽然视我如仇人,但对客人很热情,餐桌上老中青觥筹交错,我的家俨然成为“年青之家”,聚会隔三岔五。然而喧嚣过后,父亲对我还是冷若冰霜。

一次一次的聚会,我逐渐领悟到,父亲对我并非有苦海深仇,而是他对我饱含希望,我却让他失望至极,而我多年连一声“爸爸”都吝啬叫,如此相处,关系怎能缓解?父亲无论如何都是父亲,破除坚冰,我责无旁贷。

破冰,根本在于要让父亲看到我还是有希望的。我兢兢业业于教学本职,工作第二年就破格担任高中教学,并一直带到高三,班上学生的高考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我发挥文笔优势,文章时时散见各报刊。由于我能教会写,工作第5年就被任命为学校办公室主任。

我一步一步前行,坚冰也一点一点融化。虽然彼此还形同路人,但是母亲多次私下跟我说:“你老爸晚上时常嘀咕,教书这职业也不错嘛。”

2004年年终,我奖金、补贴及福利计1万多元,我亲手交给父亲5000元,还给父亲买了部手机。一直以为手机离农民很遥远的父亲十分高兴,一改拒人千里的态度,笑容灿烂,爱不释手地拨弄,还不时凑到我身边请教各种操作。那个年夜饭,我和父亲用大碗喝酒。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到县城政府机关工作。离父亲远了,但借着手机时时讲上三言两语,我感觉和父亲靠得更近了。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